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分享看法/“湾区临床试验所”便利人才数据流动

2024-01-17 04:02:4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如何破解大湾区医疗融合难点”研讨会日前在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举行。

  来自香港与内地的八位医疗界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他们对大湾区医疗融合难点及问题的看法和建议。他们希望促进内地和香港在医疗方面的合作,达到双赢结果。

  林哲玄:增加医疗券湾区使用点

  医疗卫生界立法会议员林哲玄认为,大湾区医疗融合正回应了人民的医疗需求,同时亦能促进生命科学研发、增进两地医疗交流、人员培训,向国际接轨。他提到现时港人到内地就医的难点,例如报告和底片电子传输来港时,数据流通需要政策配合;以及服务品质监控、并发症的处理、紧急医疗运送。另外,有港人长时间在内地居住,有长期病患且经济能力一般,需要有适度的政府的医疗补贴。特区政府今年扩大长者医疗券于大湾区适用范围,新增约5间医疗机构作试点,惟林哲玄认为这远远不够,应该增加医疗券的可用性,以及增加使用点。他亦希望,由特区政府以行政方式规定自愿医保计划可在指定使用点报销。

  樊敬文:研跨境救护车直通服务

  医务卫生局局长办公室高级顾问樊敬文医生阐述了医卫局卫生政策方面跨境医疗的协作。他指出,医疗券在2017年首次引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使用,经多年运营经验来看,这对香港市民来说是非常好的政策,今年局方希望增加几个试点,让更多大湾区香港居民享受政策对他们带来的好处。他强调,“医疗券并不是单单拿一个券换成现金去看医生那么简单,中间涉及了不同方面,包括报销方面”。樊还表示,在跨境救护车直通服务方面,医卫局正在与深圳市和澳门特区政府商讨有关机制的详细安排,解决需要在关口转乘救护车的额外风险。

  樊敬文提到,特区政府正研究于河套区建立“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所”,便利两地园区人才、数据、样本的流动,“希望可以利用这些便利,能够把我们的数据库、样品库放在一个区域里面,共同研究,推动医疗科技的发展”。

  曾志文:让“特别支援计划”恒常化

  香港工联会大湾区社会服务社总干事曾志文指出,常居内地港人超过53万,面对内地医疗费用高,欠缺合适药物的问题,跨境医疗服务需求庞大。她建议将“特别支援计划”恒常化,增加支援科目,并扩大资助范围至包括专科手术;优化及扩展“港澳药械通”;促进跨境医疗病历互认;检讨医疗券适用范围,扩大至湾区内地九市三甲医院,并容许用作购买内地医保;鼓励港资医疗机构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开设分院。

  覃剑:促进医药创新合作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覃剑博士认为,促进湾区医疗融合涉及各种问题,例如非医疗领域的数据安全问题,需要更多政府部门协同解决。他希望,湾区能进入一个系统协同各方,推动融合的新阶段。他续说,广州和香港在医疗方面的合作,大有可为,例如医药创新的合作、技术交流、专案合作、产学研合作等。“广州和香港医疗领域各有所长,应通过融合发展提升这个区域的医疗水平,达到双赢的结果”。

  邱家骏:推动医疗文化融合

  华人专科医生协会副会长邱家骏剖析了当下湾区医疗共融计划的现状,从发展的角度给出了意见。他指出,目前港人北上使用牙科护理等非常规医疗项目有上升的趋势,但例如白内障手术等常规医疗项目却鲜有港人选择北上接受治疗。邱强调,主因并非内地医疗的服务态度或医疗费用,而是需提高港人对内地医疗系统的认识和信心,推动医疗文化融合。他还指出,当前内地和香港两地的医疗服务仍处于“各有各做”的情况,基本的医疗记录互通仍未落实。例如,病患如若穿梭两地寻求治疗,多面临需重复接受医疗检查的状况,对病人无疑是一种负担。邱家骏还建议,“湾区医疗融合应以提高整体医疗水平和服务大湾区居民为目标。”

  林琳:降低医疗成本造福居民

  立法会议员林琳通过分享自身接受辅助生育治疗的经历,进一步探讨湾区医疗共融仍需改进的方向。她表示,香港公营医院在辅助生育治疗方面的供需缺口很大,轮候时间长达2至3年。而选择私营医院进行辅助生育治疗则面临高昂的治疗费用。林琳指出,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港人会选择前往内地进行治疗。她强调,在实操层面,跨境医疗数据的流通仍需要突破一些限制。特区政府应与内地有关部门做好对接,在病人的授权下,将香港的医疗数据转交给内地的医生,为病患的跨境治疗提供准确和及时的数据。此外,林琳表示,在湾区医疗共融的前提下,可以探讨如何推动两地医疗优势互补,降低医疗成本,造福湾区居民。

  周家照:加强公私营协作互通

  香港华人专科医生协会副总干事周家照就其关注的长居内地退休港人医疗需求议题分享意见。他强调目前香港有不少退休长者都选择在湾区置业养老,“健康医疗是长者退休生活中的重要一环”。为减轻居住在内地城市的港人因不习惯内地医疗系统,选择两地奔波看病的问题,他根据长居内地的香港居民提出的医疗需求,与内地医疗机构对接,交流解决办法。周家照指出,目前推进湾区医疗共融面临的障碍包括湾区的公私营协作计划无法互通、病例系统不互认以及香港医疗券在内地无法使用的问题,而他建议尽快加强以上三方面的联通,令长居内地的退休港人享受到湾区医疗互融带来的便利。

  鲍雨:完善“港澳药械通”政策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国际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鲍雨表示,目前香港居民在内地就医还存在医疗体系衔接度和医疗服务认可度不足等问题,需要在未来采用“软硬兼施”的手段解决。她强调,一方面要加快广州南沙国际医疗合作中心等“硬设施”的建设,为湾区居民提供直通香港的远程会诊、跨境转诊、互联网诊疗、国际医疗保险理赔直付等一站式医疗服务。另一方面要推进机制层面实现“软联通”,包括搭建湾区医疗合作对话平台、完善“港澳药械通”政策等。另外,可以充分发挥广州在中医药治疗方面的独特优势,策划推出广州“康养游”,邀请香港市民前往广州体验针灸推拿、温泉疗养等“一条龙”路线,为“健康湾区”注入新活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