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综援户入住后生活大改善 决心重返职场 “过渡屋令我走出灰暗人生”

2024-02-16 04:02:3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唐先生表示,入住过渡性房屋后,发现交通、配套比预期好很多,生活环境亦有很大改善。

  过渡性房屋受惠人数不断增加,有曾入住庇护中心的住户表示,搬到过渡性房屋后,生活环境与经济状况均改善,亦令他决心重返职场,重新出发。政府已觅得土地提供超过21000个过渡性房屋单位,截至上月底,已有约9400个单位投入服务,预计约有10600个单位会在今年落成启用,余下约1000个会在明年第一季落成,令不少轮候传统公屋和居住环境不适切的家庭和人士得以受惠。/大公报记者 刘硕源(文) 黄洋港(图)

  “刚住入庇护中心的时候,感觉人生很灰暗。”曾从事金融产品销售的唐先生与太太及两个女儿,疫情三年滞留内地,回港时只有三万元积蓄,还清滞留期间的欠款,只剩数千元。一家四口与父母同住一个月后,因生活分歧太多,迁出后搬入庇护中心,由于是男女宿舍,一家人不能住在一起,“最初的个几月,我差不多每日凌晨一点多两点,还在走廊游蕩,四点多又睡醒。”他说其后获安排入住家庭房,但总是感到庇护中心需尽快清出位置让予他人,不是安定的家。

  参与社区活动 情绪变好

  唐先生说,申请居住元朗锦上路江夏围村的过渡房屋前,曾听闻交通不方便,但实际到场参观后,发现交通、配套比预期好。他虽未住过㓥房,但听庇护中心舍友说,㓥房租金贵环境差,“这里(过渡房)冷气、热水炉都有,完全不用烦。”他说长女现于沙田读幼稚园,搭巴士和地铁返学都方便,形容“251C巴士和屯马线像为我们而设”。

  社区设施完备 收费亲民

  唐先生因情绪病暂未能工作,需领取综援。搬入过渡房屋后,失眠问题改善,情绪也变好。江夏围村过渡房屋规模较大,提供社区设施,不时举办社区活动,唐先生表示,近日的迎新岁晚会,他和家人与街坊们在露台一齐吃汤圆、玩摊位游戏,形容氛围“好温馨”。

  社区设有超市、洗衣房、餐厅和长者服务中心等设施,收费相对亲民,如社区餐厅提供25元,含点心、主食和饮品的早餐套餐,超市对居民提供满30元享9折的购物优惠。唐先生说,平日一般帮衬超市和两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