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逐步改善/早期徙置大厦 住户共用厨厕

2024-03-07 04:02:4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石硖尾徙置区为香港第一个徙置式的公共房屋,于1954年至1963年间兴建,共有29座,最初第一期楼高6层,后期改为7层,所以又被称为七层大厦,大厦建筑呈工字形设计,每层有64个单位,每单位120呎,供5人入住,厕所浴室等为共用设施。范建强一家六口在石硖尾徙置区首8座徙置大厦之一美荷楼成长。

  “应该係4岁左右,我妹妹2岁,我哥就6岁,我家姐係8岁,后来我弟弟又出世,一家七口就搬到嚟呢度,虽然面积很细,兄弟姊妹瞓楼上阁楼,父亲瞓楼下张床,所有工作、食饭全部在这样的环境里面”,范建强在美荷楼的模型前指出当年居民的生活情况:“呢个窗出面是个煮饭柜,大家都在出面煮食,我负责洗米、洗碗,后期由弟弟范建明负责家务”。范建强忆述他们全层的孩童会相约一起洗碗,要到有水龙头的地方,我们称为“水喉脚”,指水喉头以下的位置为脚,“我哋甚至约埋一齐去洗手间、洗澡,所以很融洽”。

  60、70年代香港人口急剧增长,政府于1973年展开十年建屋计划,其中一项政策是重建徙置大厦,范先生一家在1979年由第一型徙置大厦搬至邻近的第七型徙置大厦石硖尾邨,居住环境大有改善。“旧屋没有电梯,要行楼梯,到新屋有电梯,而且居住空间大好多,最大转变是有独立厨房及洗手间,不用再到屋外梳洗,最重要是可闢出房间,私隐度大大提高,以当年设计,单位呈正方形已是最好”范建强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