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教育线上/新学年推科学科 小一小二免笔试

2024-03-08 04:02:3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课程框架加入“科学探究”为课程重点,以培养学生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教育局前日(6日)举办简介会阐述新推出的小学科学科课程框架(定稿),鼓励学校于2024/25学年试行课程内容和教学法,并善用“一笔过津贴”,训练学童多动脑筋。

  课程发展议会STEAM教育常务委员会主席吴大琪昨日在港台节目表示,科学探究要注重应用知识,认为框架中提出的小一、二级避免采用纸笔考试,可发展对该年龄段学生来说更重要的观察、交流能力。\大公报记者 郭如佳

  框架定稿提到,科学科具有“科学探究”和“工程设计与创新”两个学习重点。对于科学探究会否增加教师工作量令教学质素下降,吴大琪表示,局方有提供培训工作坊予老师,希望老师发挥创意去设计教学内容,训练学生以求真态度及科学精神看待事物,亦认为可能现时大部分小学老师,都需要修读小学科学教师相关培训课程。新界校长会主席朱伟林亦表示,同一时间会有大量老师由常识科转教科学科,对于局方相关培训课程需求会大增,如大学、机构提供相似课程,相信培训教师效果会更好。

  课程框架提及科学评估不应局限纸笔考试,尤其小一、二应尽量避免采用,吴大琪认为,要求学生集中精神坐下考试一小时,对小朋友压力相当大,相信在小一、二学习阶段的小朋友可发展其他更重要的能力,如观察周围社会或植物如何生长、与同学沟通交流等。

  提高平时分占比 减学生负担

  津贴小学议会主席苏炳辉此前亦同意小一不用纸笔评估,但小二应弹性处理,为小三TSA提供“过渡期”。至于小五、六生要面对的呈分试,他期望当局调整总结性评估及进展性评估的比例,“例如把后者由现时的20%增至40%”,提高平时分占比上限,以减轻学生负担。

  小学科学科亦会推展至特殊学校,科学探究对于肢体伤残学生或有一定困难。吴大琪亦认同,非每个学生都擅长动手,但他也相信科学探究并非只有动手的部分,老师需要考虑不同学生的特质,可让部分学生更多进行讨论及设计环节。

  特殊学校冀教局提供支援

  对此,香港特殊学校议会表示,理解推动科学教育是大势所趋,但科学科“动手做”的原则或为特殊学校带来挑战。议会主席李静雯指出,“有些学生是严重残疾,可能只有一只手指能活动”,做实验需要“一对一”由他人协助。她续指,特殊学校可为每班聘请一名教学助理,在科学科课堂时协助学生体会实验和科学原理,但教学助理人手长期紧张,期望当局能调整其待遇,以协助推动科学科。

  特殊学校校长梁永鸿亦称,教育局在2022/23学年起,容许小学和特殊学校聘请未具教育文凭资历,但具科学背景的人士担任教师,但计划下学年结束,希望当局能延长该计划。

  教育局于2月底公布向每所公营小学提供35万元的一笔过津贴,用于购置学与教资源、提升设施和设备、支援教师专业发展等,协助学校起动科学科,包括购置的科学探究活动套件及教学设备,如显微镜、航天模型等,并讲述如何应用在课堂上,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