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旧地图历奇 环游今昔

2024-03-30 04:02:3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砵典乍街因铺满凹凸不平的石板而被称为石板街,是本港的一级历史建筑。

  中上环一带既是金融中心,集合各式商厦,同时亦拥有许多充满历史底蕴的旧建筑,记载了各式香港故事。这种新旧融合、摩登与地道文化并存的城市形态,令中上环散发着一种特别的吸引力。

  新一期大公生活频道推出“旧地图城市历奇EP 3 中上环”,跟着40年前的地图,寻觅香港第一条街道、第一个公共公园、第一座公众街市、第一处“大笪地”……用文字、影像穿越新旧中上环,感受特别的城市味道!\大公报记者 陈淑莹 (文、图、视频)

  1“精神病院” 神秘面纱

  这份40年前的地图标示高街2号为“精神病院”,读者或有点陌生,如果说“高街鬼屋”呢?大楼在1892年落成,最初是外籍护士宿舍,采用早期巴洛克式建筑风格,使用本地物料,在香港非常罕见。1939年,邻近的精神病院“人满为患”,高街2号改建为精神病院女病房,有传二战时曾被日军当作刑场。1961年,青山医院启用,高街2号遂改为日间精神科门诊部。1971年后一度空置,1998年重建为西营盘社区综合大楼,保留了罕有的花岗石立面。2015年,旧精神病院立面列为古蹟。

  这座神秘建筑物自60年代开始,流传各种都市传说,“高街鬼屋”之名“深入民心”。去年,“鬼屋”对外开放,已成为打卡热点。

  2香港首个公园与鼠疫有关?

  小编来到卜公花园,这里的球场早前进行翻新美化工程,去年已重开。相比地图上40年前的卜公花园,现在应更美轮美奂。

  卜公花园前身是太平山街,为当时华人的聚居地。1894年,太平山街一带爆发鼠疫,那一年夺去香港超过2500人的性命,而在1890年代香港人口才不过22万。这场瘟疫最终肆虐香港逾30年,直到1926年才结束。

  太平山街原有7000名居民,为阻疫情扩散,该区的民居须全数清拆,并在原址兴建卜公花园,成为香港最早期的公共空间。时至今日,公园门口仍挂着一块铁牌,记载这段历史。

  3荷李活道 有个大笪地?

  提起大笪地,或许读者会想到上环港澳码头的大笪地,但如果你是上环老街坊,就会说那是新填地,上环荷李活道的才是大笪地。

  1841年,英军在上环水坑口街一带登陆,在西面的大笪地扎营,迁出后留下大片空地,逐渐成为华人消閒之地,云集占卜星相、卖武讲故。1957至58年上环林士街至摩利臣街的填海工程完成,1961年港澳码头迁至林士街的新码头。码头附近有个日间露天停车场,有说部分在大笪地摆档的人晚上转到该处,因该处是新填海地,故称新填地。1978年政府收回荷李活道空地,兴建荷李活道公园。大笪地迁至信德中心旁的新填地。1992年,新填地发展成巴士总站,大笪地终告落幕。

  4中央 书院 警员 宿舍 创意 中心

  中上环旧地图游来到第四站鸭巴甸街35号荷里活道警员宿舍。小编来到上址发现这里已活化为创意中心“PMQ元创方”。

  鸭巴甸街35号也曾是孙中山先生的母校,中央书院的校址。中央书院于1862年成立,是香港首间官立中学,孙先生少年时入读的是位于中环歌赋街的第一代校舍,书院在1889年迁入鸭巴甸街,1894年改名为今日大家熟悉的皇仁书院。二战期间校舍遭炮火重挫,1950年迁校到铜锣湾高士威道,这里则兴建成警察宿舍。2010年这栋警察宿舍被评级为三级历史建筑。2014年元创方开始营运,成为本地的艺文空间。

  5中央警署?大馆?

  离开元创方,沿着荷李活道漫步,小编来到旧地图上标示的中央警署、域多利拘留所的位置,加上中央裁判司署,这三组相连的建筑物合称中区警署建筑群。2018年活化为“大馆─古蹟及艺术馆”。馆内有16座经保育活化的历史建筑,有各种有趣的互动式展品,在这里你可以随意参观,也可以跟着导赏团探索。前域多利监狱是大馆最受欢迎的区域之一,参观者可以亲身走进牢房体验。除了历史遗蹟,大馆还有不同的视觉艺术、表演工作坊等让大众参与。检阅广场两旁还有酒吧餐厅,令晚上的大馆同样热闹。

  6走在“潮流尖端”的街市

  中环除了有香港第一个公共公园,还有本港首个公众街市。中环街市经历四代变迁,现在看到的街市建筑已是第四代,在1939年落成。这份旧地图标示的“中央街市”,是二战时被改的名字,直到1993年才恢复为“中环街市”。街市大楼采用现代流线型建筑设计,横向线条的长条形“窗墙”、圆角设计、水磨石大楼梯等均是其特色建筑,加上最新型电梯,是本港二战前面积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街市。60年代,亦曾成为东南亚最大的肉类市场。中环街市2021年活化后再开放,吸引许多特色商户进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