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垃圾收费试行2/店主叹人手欠缺 设施不足 厨余回收难 食肆叫苦

2024-04-08 04:02:5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上图:有参与“先行先试”的食肆表示,厨余易渗漏难以回收,会当一般垃圾处理,不会分类。\大公报记者林良坚摄;下图:九龙城市政大厦垃圾站内设置厨余回收区,但置于垃圾站最深处,食肆员工过来倾倒厨余很不方便。

  垃圾收费本月起在14个处所“先行先试”,环境及生态局表示,首周约有5成人使用指定垃圾袋,数字上略见效果。然而,本港每日有逾万吨都市固体废物送往堆填区,厨余占当中三成,厨余回收的配套仍显不足。《大公报》昨日率先报道“厨余回收桶,好看没人用”,不但揭示厨余回收在市民住宅不成功,原来饮食业亦障碍重重。

  大公报记者走访多间食肆,发现有商户仍不清楚紫色厨余回收桶的用途,或者明知而不用。“人手不足,不是不想做,是做不到!”“如果做厨余回收,难道叫伙计拖住一大袋厨余,行一大段路去回收站?”有餐厅负责人表示,宁愿每月多付万元垃圾费,当一般垃圾处理,并指相关措施不切合食肆的实际操作。

  有饮食学会代表认为“要商户自己派人将厨余分类,再拎去回收箱”,做法有问题,政府应协助商户解决回收的困难;而目前本港的有机厨余回收中心每日处理厨余量只占弃置量约18%,与每日超过3300吨的厨余量仍有大段距离。\大公报记者 古倬勳、叶浩源

  “厨余回收用意是好,我也想环保,但实际上真的不可行。”九龙城老字号食肆“方荣记”负责人表示,香港租贵人工贵,即使对面马路不远处就有厨余回收桶,惟餐厅并没有足够人手分类厨余。他对实施垃圾收费感到忧虑:“政府现在连将垃圾分类也未做好,更何况要伙计分开厨余拿去回收桶,不切实际,再加上香港生活节奏急速,以香港人的生活习惯及文化来说,都很难有时间和心思做好回收。”

  配套宣传不足 盼加强支援

  他指出,现时餐厅的垃圾和厨余交由收集垃圾的个体户代为处理,每月支出万多元,假如垃圾收费实施,他预计会继续有关做法,惟费用恐增加至少一倍。虽然每月预计要多付出逾万元,但他称没办法,宁愿花更多钱给人丢垃圾,原因是花不起时间和人手跟进厨余回收的工序。他续说,除非政府愿意派人手来协助将垃圾分类,否则不看好垃圾收费及厨余回收措施能达到计划预期的效果。

  另一间鲜果食材店跟厨余回收点仅一条马路之隔,商户女负责人经记者提及始知对面九龙城市政大厦垃圾站摆放的紫色垃圾桶,原来是厨余回收桶。她称政府相关部门从未派员向她和职员介绍,质疑当局宣传不足。她续说,平日有许多切水果后不要的厨余,担心垃圾收费实施后会增加支出负担。她解释:“政府推出垃圾收费措施方向是正确,但不是时候!除了因为回收配套和宣传、教育未足够外,主要是因为现在经济环境差,垃圾收费会令商户雪上加霜。政府应该逐样做返好,到好景时才再推行。”

  目前,香港大部分厨余会连同其他都市固体废物一起运到堆填区弃置。根据环保署在去年发表的《2022年香港─固体废物监察报告》,2022年平均每日约有11130公吨都市固体废物被弃置于堆填区,当中约3300公吨,即约30%为厨余,占弃置的都市固体废物中最大类别。在每天弃置于堆填区的厨余中,约1000公吨来自工商行业,包括食肆、酒店、街市、食品制造及加工业等。

  有见及此,政府已逐步在食环署辖下的垃圾收集站设立厨余回收点,摆放紫色厨余回收桶,主要收集邻近餐厅及街市等产生的厨余及弃置食材。现时已于58个垃圾收集站设立厨余回收点,并计划在2024年内扩展至近100个。不过有垃圾站清洁工人向记者称除了街市档主,很少见附近餐厅使用厨余回收桶。

  现有设施仅消化18%厨余

  环保署回复《大公报》查询表示,香港目前有四个厨余回收中心,分别位于北大屿山小蠔湾的“O.PARK1”、“O.PARK2”、进行“厨余、污泥共厌氧消化”试验计划的大埔污水处理厂及沙田污水处理厂,合共每日可接收600公吨厨余,足够应付现阶段的厨余处理需要。不过,根据2022年平均每日厨余弃置量只占约18%,相对平均每日超过3300吨的厨余量仍有大段距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