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同游经典乐园

2024-04-20 04:02:3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同游经典乐园

  疫情后,各大游乐场、主题公园再次热闹起来,早前的复活节假,海洋公园的游客络绎不绝,更一度实施客流管制。而近年香港各区亦有特色游乐场相继落成,香港愈来愈好玩!

  那香港第一个主题公园是何时出现?昔日的“四园一楼”又是什么?而游乐场的儿童设施,如氹氹转、滑梯等,其演变发展原来都有故事,秋千更早在春秋时期已见雏形……

  大公生活频道【猎奇玩意EP2】与读者“童游经典乐园”,今期新片则带大家7分钟快闪6个游乐场!\大公报记者 陈淑莹(文、视频)

  “四园一楼”玩什么﹖

  香港在1903年至30年代,曾有5个游乐场,分别是愉园、樟园、名园、利园和太白楼,简称“四园一楼”。俨如香港主题公园、主题游乐场的前身。

  愉 园

  愉园:香港第一个游乐场

  1903年,香港第一个游乐场愉园开幕,位于跑马地黄泥涌道,原址是今日的养和医院。愉园的老板是谁已无从稽考。愉园既有西式的大宅建筑,也有中式的亭台楼阁,人工花园、盆景、假山小桥流水。另外内有餐厅有售红茶咖啡、粥粉麵饭等。

  电车曾有“愉园”站

  愉园其实更似古装剧拍摄场地,但在当时,每逢假日愉园便人山人海,电车公司特意开办鹅颈桥来回愉园的路线,更增设“愉园站”。

  1915年西环开设了另一间名为太白楼的游乐场,太白楼有不少新玩意,抢去愉园不少客。于是愉园有样学样,一口气增加了旋转风车、摊位游戏、风枪射击场。又在1916年开了一个名为“众生相”的动物园:有老虎、金钱豹、鳄鱼等。

  樟 园

  种植樟树驱蚊而得名

  樟园本是商人林景洲的私人花园,位置在黄泥涌道客家村,愉园附近。樟园内有一座依山而建的别墅,还有园林景色。香港早年蚊患严重,便种植大量樟树以驱蚊,因而得名。林景洲为人好客,经常招呼一众亲友,吸引不少文人来吟诗作对、猜谜下棋。后来索性开放樟园,内有小食亭售卖酒水瓜子等招呼游客。

  愉园樟园之死

  1918年跑马地马场发生大火,夺去600多人的性命,同时也令跑马地一带成为鬼城,愉园和樟园的生意大受影响,先后在1922年关闭,而愉园拆掉后建成养和医院。

  太白楼

  太白楼之名

  太白楼的位置,其实就是现在的西环太白臺。太白之名据说是以老板李宝龙的父亲李陞的偶像李白而命名。太白楼依山而建,到处兴建了亭台楼阁:有唱戏台、舞台、音乐亭。加上有旋转木马、风枪射击场、滑梯和幸运轮,更开凿了人工湖让人泛舟湖上。

塘西风情约会之地

  太白楼的目标顾客正是刚刚在塘西召妓的公子哥儿和妓女,他们先在石塘咀消遣,再相约小姐到太白楼。而太白楼亦很贴心,安排许多活动如猜灯谜、围棋、书法比赛,让男士“展示实力”,夺取芳心。每逢七夕又会举办“乞巧会”的游园会。1935年香港禁娼,石塘咀及九龙油麻地的庙街,所有妓院都要关闭,石塘咀一带的商业活动大受影响,太白楼亦难以维持,终被地产公司收购拆卸重建,改称太白臺。

  名 园

  主题公园雏形

  名园在1918年已经开业,但位置在当时相对偏远的北角,正门就在英皇道。名园以上海大世界游乐场为设计蓝本,与同集团的名园酒店合作,与现时主题公园概念相似。设施五花百门,既有游乐场、动物园,也有粤剧院、舞厅。后来连单车场、球场都可以在名园找到。名园在海边还有一个泳棚,每年端午节都有龙舟比赛。

既有八阵图也有谈情室

  利园的出现沉重打击名园。1929年把乐园租给联华影业公司拍摄粤语片。1930年名园易手及时公司。新公司接手后增加了新奇设施,如八阵图(迷宫)、南北幻术(魔术)、清暑殿(原来是风扇房)、谈情室(让情侣谈情的卡位),不收入场费改为每个游戏逐一收费。名园在30年代尾结业,战后成了明园住宅区,及后还有明园西街,名园曾经出现的痕迹埋没在大街小巷i之中。

  利 园

  铜锣湾曾有游乐园

  利园位于铜锣湾鹅头山(亦称东角山),后因利园游乐园而改名为利园山,由商人利希慎创办。利希慎在铜锣湾有很多地皮,而其中一处便是1923年以380万元从怡和洋行手上购入的东角山(当时380万元可以买到整座山),原本打算建造鸦片提炼厂,但随着禁烟成为当时世界的大趋势,利希慎于是改建游乐场。利园在1925年开张,场内有戏曲戏院、魔术杂耍表演及酒楼等设施,入场费两毫,加上地理位置好设施新,成为“四园之首”,而名园同太白楼过几年就倒闭了。

  拆卸后建利园酒店

  不过随着时间的前进,人们对利园的热爱日渐减退,最终在1931年关门。与名园一样,利氏家族亦曾经出资与香港影片公司合作拍戏,名为《左慈戏曹》,并在利园取景。虽然结束了游乐场业务,但利氏家族没有急于清拆利园,而是一直原封不动,有时会开放一、两天让市民参观。直到50年代,利园才正式拆卸兴建大厦,建筑群包括利园酒店。

  香港儿童游乐场发展

  上世纪20年代,香港经济萧条,社会福利未完善,许多小孩在街上游蕩嬉戏,容易沦为童党。游乐场地委员会在1929年成立,开始在市区内兴建儿童游乐场,让孩童消磨时间。1931年筹建上环卜公花园运动场及湾仔运动场,当时的游乐场地以体育运动为主。1933年,香港游乐场协会成立,将政府批出的儿童游乐场地,拨归团体管理,直至战前。

  上世纪50年代起,政府兴建公共房屋,屋邨成为除公园以外兴建儿童游乐场的主要地方。根据《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游乐场属儿童休憩用地,需设有秋千、跷跷板、滑梯、氹氹转、攀爬架等基本儿童游乐设施。

  攀爬架

  •攀爬架,俗称“马骝架”,“马骝架”上的“马骝”东爬西攀。那些年孩子们总会运用自己的创意,自创各种游乐设施的新玩法。攀爬架有各式形状,四四方方的最普遍;像地球仪一样的圆形攀爬架,又高又考胆量;彩虹桥攀爬架,也是许多人的儿时回忆。

  滑 梯

  •瀡滑梯,瀡读作绪(seoi5),《玉篇》与《礼记.内则》均解作“滑”。据说,首条滑梯是1922年由英国发明家查尔斯.维克斯斯蒂德以木板制成,高4公尺,采斜置木板的形式,两侧没有扶手。1929年,他用木材和铁加以改良,并将末端做成曲线,这样溜到下方时会减速。5年后,材料改为只使用铁,两侧也设有安全扶手。

  鞦 韆

  •秋千亦作秋千。远古时,人们以藤条的摇荡摆动上树或跨越沟涧,成为秋千的雏形。中国早于春秋时期,北方已有荡秋千的游戏。据《艺文类聚》引述古籍记载,秋千本为北方山戎习惯,在寒食节这一天,按例举行荡秋千竞赛。齐桓公打败山戎后,这项游戏传入中原。因秋千的绳索多以兽皮制成,故秋千二字以“革”字为旁。到汉代,荡秋千成为清明节及端午节进行的民间体育活动。

  

  氹氹转

  •“氹氹转,菊花园,炒米饼,糯米糰……”这是一首经典的广东儿歌。氹氹转亦称呇呇转,一般是一个旋转平台,装有座位供小孩乘坐,由人力推动旋转。亦有游乐场将座位装饰成木马(也有汽车或其他动物形象),称为旋转木马。最早有纪录的旋转木马,在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时已经出现。而第一个用蒸汽推动的旋转木马,约于1860年在欧洲出现。

  跷跷板

  •跷跷板又称翘翘板或摇摇板,玩摇摇板讲究的是平衡,旗鼓相当才有上有落,如果两边实力悬殊,便无法平衡。跷跷板这类简单但又需要一点技巧的儿童设施,在香港已慢慢退场。

  话你知

  •游乐场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十九世纪初的德国,那时的游乐场与幼稚园相连,鼓励小朋友到户外游玩。在工业革命之后,为了解决城市人口的娱乐需要,游乐场业便在欧美发展起来。而到了20世纪初,游乐场的热潮便慢慢吹到亚洲。

  •共融游戏场:近年兴起不同的特色游乐场,康文署辖下约七成儿童游乐场设有多元化共融游乐设施。这类设施适合所有儿童(包括残疾儿童)使用,让他们在享受玩耍的乐趣之余,从中学习不同技巧,有助身心平衡发展。

  •早在1593年启用的丹麦巴肯游乐场,是世界最古老的游乐园。

  •根据《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儿童游乐场规划标准是每5000人需提供400平方米设施。

  康文署辖下公共游乐空间

  公园、花园休憩处 1658个

  儿童游乐场* 676个

  大型公园 26个

  * 数字是指“设有儿童游乐场的场地数目”而非“儿童游乐处的数目”。如一个场地设有多于一个儿童游乐处,则该场地的数目只计算一次。

  (截至2023年3月31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