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垃圾收费透视 放眼世界3/“回收设施就在楼下,方便易做到”

2024-04-22 04:02:2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居于加州湾区的港人移民苏先生居住的独立屋花园放置有不同的回收箱。右图:《大公报》近期多次报道国际减废情况及其成效。

  香港人通常会说“倒垃圾”,一个“倒”字已经把整个过程说完。对比外国不同地方,大多数国家标榜“先将垃圾分类,储够数量回收”,他们的国民教育环保概念从小养成,垃圾回收工作自然水到渠成。

  《大公报》继直击日本的垃圾处理情况后,再逐一盘点美国、澳洲、法国、德国、韩国的垃圾处理方法,并找来当地华人,分享、探讨其成效与利弊。香港要达至源头减废,回收设施是否充足?急急推行“垃圾收费”,条件又是否足够?现时是否适合时机?\大公报记者 钟佩欣、赖振雄

  美国\不设指定袋 垃圾按量计

  美国目前由各州制定垃圾分类回收法规,不过垃圾回收率只有35%。有居住加州的华人表示,当地垃圾按量收费,不设指定胶袋。

  居于加州湾区的港人移民苏先生接受《大公报》访问表示,家人习惯将垃圾先分类,再放入不同的回收桶。他一家住在独立屋,绿色回收桶主要收厨余和树叶树枝等园艺垃圾。

  “处理费三个月付一次,按回收桶容量收费,以我家庭为例,选中等60加仑容量,每季支付210美金(约1600港元)。”他说,若住在同区单幢大厦,设有公共垃圾房,内里同样有三种回收箱,至于大型垃圾,垃圾公司每年提供一次免费回收,居民亦会把握地方回收活动的机会,将大型弃置物送往回收。

  对于香港计划推行垃圾收费,他认为,指定袋的概念行不通,“不会为了一个(指定)胶袋,减少制造一些垃圾吧?重点是垃圾分类,养成回收习惯,要由教育开始,我的小朋友在学校已经有三色回收桶,从小学习。”

  不过,苏先生坦言,美国仍有不守规矩的民众乱扔垃圾,“目前有新科技,回收车上安装闭路电视,如果影到乱扔(混合)垃圾,一旦发现就会寄信来罚钱!”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