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市民商户有SAY

2024-05-22 04:02:3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市民商户有SAY

  购指定袋成负担

  卢女士 公共屋邨居民

  因为邨内最近设置绿在区区回收点,才开始将垃圾分类,而且会执拾邨内的可回收物,包括纸品、胶樽等,拿去换积分。不少街坊、餐厅等都嫌麻烦,还要付钱买指定袋。其实都觉得奇怪的,我平时丢垃圾会用买菜回来的胶袋来装,现在这些旧胶袋就不能当垃圾袋用,而是变成垃圾,反而要付钱买指定袋,又好像不太环保。一个月可能要交上百元买垃圾袋,我们退休的捡垃圾,一日可能只挣几十元。现在拿这些可以回收的去储到积分,换下小东西还是可以,顺便做下环保,其实是支持环保的。

  香港应先拚经济

  黄小姐 鲜果食材店店主

  连经济都未搞定,还搞什么垃圾收费呢!处理垃圾、分类其实是一个好的建议,但就不是时候,时势不当。你看外面街道有多冷清,以前就好生意,现在人都没有多个,好多人都不舍得买东西;要买都去了深圳、福田那边,香港已经是“死城”来了,好像我们卖生果不是必需品就惨,人家一日三餐都成问题,还要处理垃圾费,买指定袋,其实这些全部都是雪上加霜,他们十几廿元都好紧张了,很多人生活都成困难。我认为应该押后!

  须教育先行

  方先生 九龙城食肆“方荣记”老板

  我觉得做垃圾收费,应该要教育先行。政府是要教大家如何丢垃圾,怎样分类,教怎样处理,例如现时香港推行了好多年环保回收胶,但是有几多人做到呢?又例如我们三个人,三个有的垃圾都不同,有些叫外卖,又有胶又有其他物料的垃圾;有些自己煮、有厨余,怎样丢法、怎样处理都已经不同。平时直接丢落垃圾桶就可以,但现在要分类,说就容易,但实行起来其实是好复杂,每个人丢垃圾的方式和习惯都不尽相同,要教市民如何处理不同的垃圾。

  增加工作量

  垃圾收集站清洁工 胡先生

  好多人都说不想用指定袋来丢垃圾,不愿“畀钱丢垃圾”,我也是普通市民,本来不用收费的事,现在要收费,我当然是不支持。做清洁工就一定觉得垃圾分类麻烦啦,可能要逐包垃圾查看,增加工作量。

  要加强宣传

  陈小姐 市民

  虽然支持8月1日垃圾收费,但认为措施未尽善尽美,很多市民都对收费详情一知半解;对指定垃圾袋的功效存疑,那个胶袋是否可以完全装载我丢弃的垃圾呢?我认为针对年轻人,政府应在网络上做好源头减废及分类回收方面的宣传教育,再适当推行“垃圾收费”才会达到环保效果。

  习惯难改变

  江女士 屋邨清洁工

  自公布垃圾收费即将实施后,屋邨的垃圾量与之前并没有分别,估计大部分家庭仍习惯“一袋过”丢垃圾,会执拾分类垃圾的都是邨内公公婆婆,他们可把换积分的或卖到钱的都会收集,现在的情况犹如“假环保”。其他不可回收的垃圾,大家都是丢在垃圾桶,甚至把较大型的垃圾弃置在公众地方,最后还是一样待清洁工来处理,十分辛苦,担心垃圾收费实施后,工作量最后还是由清洁工来处理,而且情况定必变本加厉。有些国家地区要求将胶樽上的“招纸”都撕走才回收,但香港有多少人丢之前会将它撕走?

  大公报记者叶浩源、李宇俊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