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冒牌经理骗案手法
骗案手法层出不穷,市民求职时更要分外小心。警方近日展开连串行动打击网骗、电骗、洗黑钱及傀儡户口等活动。黄大仙警区近日展开“破标”行动,打击科技罪案及网骗,侦破多宗求职骗案。当中有骗徒在社交媒体刊登招聘广告,讹称是知名品牌连锁店的经理,骗取求职者保证金或行政费等。新界北总区亦展开“驭浪”行动破获179宗骗案,最大一宗损失更达2.58亿元。
警方及香港职业发展服务处提醒市民,谨慎审查求职广告内容,警惕高回报且过于美好的工作,防止透露过多个人资料等,下载防骗伺服器手机应用程式,评估骗案或网络安全风险。\大公报记者 盛德文 叶浩玄
黄大仙警区科技及财富罪案组督察吴泽钜昨日讲述案情表示,今年截至五月,警方共接获1118宗网上求职骗案,黄大仙区接获的骗案中有两成是网上求职骗案。暑假将至,警方预料求职骗案会有上升,于6月3至20日展开18日的“破标”行动。
“破标”行动共拘捕82男32女,年龄19至74岁,涉及73宗骗案,骗款高达7354万元。被捕人各报称司机、侍应、家庭主妇及学生。骗案包括求职骗案、网上购物骗案、电话骗案及投资骗案等,共163名受害人,包括63男100女,年龄15至78岁,不少是学生、工程师或不同界别专业人士,损失1000元至2070万元不等,当中损失最大的是一名退休人士,误中“猜猜我是谁”陷阱,被骗2070万元。其中3成受害人受骗于网上求职骗案,在骗案中占最多比例。行动成功侦破一个本地网上求职骗案的犯罪集团。
骗徒套取店舖职员资料
今年3月至5月,警方接获多名市民报案,指有骗徒在社交媒体刊登招聘广告,讹称是本地的知名饮食集团,包括餐饮店、烘培店及卡拉OK等经理。为了令招聘广告更有真确性,广告内有负责人的姓名和电话以作联络用。当受害人联络骗徒后,骗徒以不同理由,例如要求缴付职位保证金或行政费等,要求受害人将款项存入傀儡户口,金额由数千至数万元不等。受害人缴款后,骗徒便告失联,受害人其后发现,所述工作并不存在。
警方调查后锁定一个本地诈骗集团,成员利用俗称cold call手法,打电话到知名连锁集团的分店,借口假扮其他分店的经理,骗取目标分店员工的资料,其后将真实的姓名及职衔投放其招聘广告上。令求职心切者,信以为真,堕入求职陷阱。行动中,警方拘捕该集团4名成员,包括1名骨干及3名傀儡户口持有人。
70岁女商人遇电骗失款2.5亿
警方新界北总区科技及财富罪案组署理总督察卢震纲昨日简报案情表示,联同辖下4个警区,在本月6至18日展开“驭浪”行动,打击诈骗及洗黑钱,共侦破179宗骗案,拘捕245人。骗案宗数最多的首三位分别为电话骗案54宗、投资骗案39宗及网上求职骗案34宗,共涉及骗款高达5.4亿元。
损失最大一宗案件涉款2.58亿元,事主为一名70岁女商人,从事外国品牌代理生意顾问。她于2022年2月接到骗徒电话,对方讹称是内地执法机关人员,声称她牵涉洗黑钱案需接受调查,否则会被拘捕和检控。在骗徒指示下,事主开设6个个人银行户口及下载骗徒的假冒手机应用程式,并输入户口号码和密码。骗徒要求转移资金到新户口作审查,事主不虞有诈,在两年间持续存入2.58亿元。骗徒以每次约10至20万元,分380多次将资金转至44个本地傀儡户口,其后失联。
香港职业发展服务处高级项目经理王嘉慧提醒市民,该处接触的个案中,有人曾于不同的社交平台,被加入不同群组如揾工群组等,误以为可立即上班和揾快钱,从而被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甚至有事主被诱惑买点数卡,跌入网上裸聊、援交骗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