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基真小学吴金晓老师 走出校门展潜能,坚持即胜利

2024-06-23 04:02:2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让学生走出课室,通过户外体验式的价值观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和正确的价值观,学生的体验最重要。”吴金晓老师感慨道。

  每月远足 了解历史文化科学

  过去两年来,吴老师在学校成立山野小组,以每月一至两次带领学生探索不同的远足路线,了解本港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坚毅、仁爱、团结互助的精神和国民身份认同,建立深厚的“亦师亦父”的融洽关系。他设计的探索路线,引来不少中小学老师观摩学习,一起同行、推广。

  “教育可以改变未来,小朋友的成长教育很重要,我的梦想就是带同学在香港这么美丽的大自然环境中学习、通过体验式的学习,认识传统文化和大自然,从中获得国民身份认同”。从事教师工作近26年的吴金晓,任职中华基督教会基真小学副校长和常识、电脑、体艺科老师,在该校耕耘20年。

  吴老师热爱大自然,有丰富的行山经验,经常带同子女行山。2022年10月,他总结了过往行山经验和心得,拣选较特别、可供多元学习、有一定难度及值得带领学生探索的路线,成立名为“山野生踪”的计划,利用周六和假期,以每年不少于十次,带领20位小五、小六的学生一起挑战香港不同特色的郊野山径,开展追梦之路。

  寻找失落渔村 获学界好评

  这项活动连续两年获得香港“教师梦想基金”的支持。吴老师在上学年度其中一次名为“寻找失落的渔村”活动,获得学界广泛认同和好评。本年度,“山野生踪”计划更成为教育局德育、公民及国民教育组培训老师的国民教育本地考察系列的课程之一。

  近两年来,吴老师和学生行过的路线有十多条,甚至深夜行大东山、在凤凰山观日出。

  他表示,香港的山有很丰富的知识和历史文化给小朋友体验,这些在课室里是看不到的,例如课本教的香港六角柱石,只有亲临现场,才能感受到其壮观的地理特征,还有不同的植物、动物,晚上行山时的天文现象,全都可以在行山时探索学习。

  去年,他带领同学探索上水的莲麻坑郊野,访问村长,了解周边的历史和特殊的地理环境,探索矿洞,“当时好多设施都没有,于是我叫小朋友拍摄360度照片,然后回来做一个AR和VR结合的场景,用他们的角度去设计郊野公园的设施。”

  孩子们就想到很多东西,如智能单车泊位、智能饮水机、智能厕所等,矿洞里的博物馆该如何陈列才更适合市民和学生学习等,“真是多姿多彩”。

  “学校的小朋友大多来自父母双职的基层家庭,有些小朋友没有机会或较少机会去接触这类活动,我好想将自己的家庭经验分享给这些孩子们,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体验和成长。”

  他经常用行山的例子鼓励学生──只要不放弃,坚持到底才有胜利。

  妻子儿女当义工 领学生行山

  吴金晓育有一子一女,分别就读中四和小六。平日既要担任日常教学、处理学校行政工作,又要设计不同的路线和主题,利用周末和假期带领学生行山。

  是什么理想信念让他乐此不疲并在照顾家庭中做到平衡?“我想就是每次看到孩子们的期待、笑容和满足感,以及和他们建立的深厚关系。”吴金晓感慨道。

  “每次行山,事前事后,都有很多事情要考虑和处理,例如安全问题、设计路线等,都要提前做好计划和安排。”他更经常“捉埋”太太、子女和学生一齐行山,让家人充当义工,相互帮忙,共同成长,“两年来,他们(家人)一直在帮我做好这件事,帮我去完成这个梦想,取得好好的平衡。”

  访问当日,吴老师正和学生讨论在月底出行的赣州丫山风景区行山计划。这是他首次带领学生回内地行山,所有行程亦提早作了实地考察安排。

  这次四日三夜的行程,包括学习当地的历史文化,例如采茶、製茶、茶道,还有竹编和客家文化,晚上行山观星看日出,行程非常丰富。

  学生们未曾出发已兴奋,踊跃提问、回答。有同学指香港光污染、高楼大厦多,相信在丫山看到的星星会较多、较亮。有同学表示内地好多汽车已转为电动车,排出的废气要比香港少,景色一定好漂亮。有同学表示,以前和家人去旅行,都是坐缆车上山落山,未试过行山,好兴奋。也有同学好奇,茶叶是怎样制成的、想学竹编等,七嘴八舌,对行程充满期待。

  吴老师表示,过去两年来都是在香港行山,今次非常特别,要求同学记住所有问题,好好体验、比较和学习。

  “工作是多了,确是辛苦,但每次见到他们的笑容和期待,以及建立的关系,就什么辛苦都忘了,是孩子们给了我动力,真是要多谢他们,是他们帮我完成了我的梦想,陪我去追梦。”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