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宁波帮”名闻遐迩,他们事业有成,心系家乡,贡献祖国。港人熟悉的“宁波帮”名人,包括了两位船王包玉刚、董浩云,娱乐大亨邵逸夫,创办港龙航空的曹光彪等。在港“宁波帮”有浓烈的爱国心、桑梓情,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从不缺席,积极为新中国建设,国家改革开放,香港回归祖国,“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作出巨大贡献。
包玉刚倾尽心血起草基本法
“世界船王”之一的包玉刚1918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80年代初,包玉刚以他的远见卓识和爱国爱港的立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与政策,倾情参与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和有关文件的签署。为了香港问题能顺利解决,包玉刚经常奔走于北京、伦敦和香港之间,与各方频频接触联络。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关于香港前途问题的联合声明,包玉刚应邀出席这一历史性的仪式。第二天,邓小平会见包玉刚并设宴招待“世界船王”一家,充分肯定包玉刚为中英谈判成功所起的作用。
1985年6月,包玉刚被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和咨询委员会召集人。在此期间,包玉刚不辱使命,积极联络基本法起草委员,倾听各方意见,几次抱病参加起草工作,为《基本法》的起草倾注了很多心血。
原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王宽诚祖籍浙江宁波,是香港著名实业家。王宽诚的报国之念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他就开始寻找一条为民族崛起、国家兴旺作出贡献的通道。1949年北上参观东北解放区返港后,他次年在《大公报》发表了《北行见闻》,宣传并赞扬了解放区新面貌,对港澳同胞了解时局、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政府产生了很大影响。
王宽诚坚决拥护“一国两制”方针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王宽诚为中央建言献策,鼎力支持内地改革开放,推动建立香港中华总商会中国“四化”服务委员会,不遗余力宣传国家改革开放政策。香港进入回归过渡期后,王宽诚坚决拥护“一国两制”方针,曾担任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先后发表几十次文章和谈话,呼吁香港同胞和国际友人为维护和促进香港的繁荣稳定努力。
1986年12月3日,王宽诚病逝于北京。临终前留下的话是:“我岁数大了,就想为国多作贡献,其他的无所挂念。”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王宽诚改革先锋称号,称其为“支持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香港工商界优秀代表”。 大公报记者 龚学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