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网售公院二手药 香港特区政府:严肃跟进

2024-08-14 05:01:22大公报 作者:钟佩欣、赖振雄、黄洋港、古倬勳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有市民去年经HKTVmall网购一款药物,到货后发现贴有佛教医院标签,上面更有病人姓名。\网上截图

  本港公立医院开给病人的药物,被发现在网上公开转售。网购平台HKTVmall有商户公然出售公立医院开出的药物,买家收货后发现药物张贴有香港佛教医院的标签,甚至列出病人资料、处方日期,质疑药物的来源。HKTVmall昨日回应查询时证实,事件发生于去年5月,会向客户退款并安排回收产品。

  政府今日凌晨发表声明表示,高度关注网上平台出现怀疑转售公立医院病人的药物,并会严肃处理事件。政府重申,卫生署一直有既定机制监察本港市场上(包括互联网)销售的健康产品及药剂制品。卫生署正联系医管局以严肃调查有关事件,并会果断采取适当执法行动。

  医管局表示,该局按照网上图片追查有关药物的来源,已联络有关病人进一步了解事件。有立法会议员认为,公立医院药物在网上转售事件,估计与院方开出的药物太多有关。

  政府表示,根据初步了解,事件涉及名为“乳果糖”的药剂制品,属毋须医生处方或于药剂师监督下而可销售的“非毒药”类药物。就此个案,卫生署会循非法销售未经注册药剂制品方向调查。过去五年(2020至2024年6月),卫生署药物办公室共处理了209宗涉及非法售卖或管有未经注册药剂制品或第1部毒药而被定罪的个案,最高刑罚为被判监禁10个月,或罚款最高10万元。

  近日在网上讨论区上传多张HKTVmall平台的截图,内容显示一名怀孕38周的孕妇在网购平台购买药物乳果糖(Lactulose),收货后发现药瓶上贴有香港佛教医院的标签,更列明病人名字、药物使用方法、处方日期等。该用户表示,过去一直透过HKTVmall购入该药品,直言担忧平台货品来源会影响胎儿发展,并表示会追究。

  大公报记者昨午到涉事的佛教医院,见到药剂部内有约20人正轮候取药,目测平均每四名病人就有一人获处方大量药品,需用胶袋包裹后提起,更有人提起两大袋药物离开医院。

  需定期到医院覆诊的张小姐表示,经常看到有病人拿着大堆药品离开,认为半年一次覆诊后,提取两袋药物属正常分量,但出售图利的行为是损人不利己。“医生开药是因应个人体质,卖给别人不知道适不适合!”

  HKTVmall昨日回复《大公报》查询时表示,上述事件发生于去年,客户于2023年5月29日收取订单货品后,在7月9日向HKTVmall客户服务部回报产品问题,其后平台向商户查询相关订单的出货资料,由于距离出货时间已超过一个月,商户称相关闭路电视片段及出货相片已被移除而无法提供资料,及后HKTVmall已为客户酌情处理,退款并安排回收产品。

  HKTVmall:已退款并安排回收

  HKTVmall强调,绝不容许商户作出任何违法行为,一旦发现违规将对商户作出处分,严重者将终止其合约,有关商户亦需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网购平台经营方式,一般分两种,一是平台发售自家引入的产品,二是向小商户或商店收费,提供平台空间销售不同货品。立法会卫生事务委员会主席陈凯欣认为,事件揭示涉事网购平台监管出现问题,建议执法部门加强情报管理,派员乔装顾客取证。

  医管局发言人表示,非常关注事件,提醒市民不应擅自将药物转售或转交他人使用,如发现涉及不法行为,医管局必定会严肃跟进及转交执法部门跟进。

  医管局已联络有关病人了解

  医管局表示,该局按照网上图片追查有关药物的来源,相信有关药物是一名曾入住香港佛教医院的病人,在2023年出院时获医生处方的药物。该局已联络有关病人了解事件。医管局并提醒市民,任何人试图以不当手段取得药物,可能会触犯法例。市民不应购买来历不明的药物,除了有可能触犯法例外,药物的品质亦没有保证,服用后有可能影响健康。

  医管局发言人表示,一向有严谨程序,处理和销毁未使用药物,包括过期或病人没有领取的药物,防止有关药物被不当使用。有关药物有妥善管理,储存纪录以至派发等程序,均清晰明确。如果有人刻意转售病人药物图利,医管局会予以谴责,亦会采取相应行动跟进。医管局呼吁售卖药物的商户,不应售卖来历不明的药物,如对药物来源有怀疑,应向相关执法及监管部门举报。 

  医管局表示,一直非常重视处方药物的安排,会继续检讨及优化有关安排,其中包括有关收费的安排,以达至减少浪费及妥善运用资源的目标。

  二手药料有四大来源 议员促彻查

  对于网上公然售卖公立医院二手药,药物来源估计有四种可能,包括:病人剩余太多药物、病人试新药后因不合适而卖掉、有人拾获弃置药转售,并有所谓“职业病人”,求诊目的纯粹为取药,然后出售图利。

  《大公报》综合病人组织、药剂师、议员等意见及分析,相信二手药的源头,主要来自上述四种可能,当中的“职业病人”,据了解个别病人向医生要求取得完整药盒,方便转售。翻查资料,2018年曾有媒体揭发,“职业病人”将抽筋药和气管舒张剂在网上平台转售,一支由数十元到二百几元不等,公立医院每种药16星期的药费统一是15元,反映差价相当可观。立法会卫生事务委员会主席陈凯欣向《大公报》表示,必须调查涉事的病人药物源头,究竟是病人本人出售,抑或是第三者获得后转售。她认为今次事件揭示,现时病人平均覆诊时间较长,每次获取的药物较多,有机会造成浪费,但讨论已久的“医社合作”,病人透过社区药房分期取药,目前仍然未能普及,必须加快推行。

  关注病人权益的社区组织协会干事彭鸿昌向《大公报》指出,确有病人会出售剩余药物,举例一些“有需要时服用”的药物,当病人用不完,便有机会基于减少浪费,于市面转售图利,也有病人应医生建议试用新药,却因不合适弃用,相关药物一般基于安全考虑,并不会回收,或有人避免浪费,选择平价出售。

  另外,部分二手药物也可能来自拾荒者,从垃圾堆中拾获后再转售。彭鸿昌建议,政府建立“家居/院舍药物中央回收制度”,方便市民弃置用不完的药物。

  处方心脏药 网上竟轻易购得

  图:二手拍卖平台有卖家出售日本牌子二手湿疹药膏,该药品在日本需“登记贩卖者”才能提供贩卖服务。

  今次HKTVmall事件,有消费者收到公立医院的处方药物,不但造成病人私隐洩露的问题,亦造成公众对于在网上平台购买药物的质素及安全性的疑虑。《大公报》记者昨日发现在其他二手购物平台有人售卖相同产品,有卖家收到记者查询后便删除产品,记者更发现有人在网上售卖在海外购买的受规管药物,更有人公然在网上售卖需医生处方的心脏治疗药物。

  乳果糖属非处方药,可以透过药房以外等没有牌照的处所购买。除了有多个商户在HKTVmall售卖,在二手拍卖平台Carousell亦有用家售卖乳果糖产品,大部分已经卖出。其中一名用家在上述平台以120元售卖乳果糖,比市面的原价约200元低于超过四成,声称是新品可以面交,记者昨日尝试向商家了解关于药物的货源,对方回复记者说产品是朋友在诊所购买,不想过期浪费而拍卖,对方已删除产品,未知是否担心产品有问题或担心触法而删除。

  《大公报》记者更在社交网站见到有人公然售卖属于处方药物的心脏衰竭药。该心脏衰竭药“Entresto(Sacubitril/Valsartan)”在社交平台以280元售卖,只可在药房按照医生处方才可购买,直接在社交网站售卖已违反规定。

  外国药物未归类成灰色地带

  除了乳果糖,在Carousell亦可以见到有用家售卖二手的日本牌子湿疹药膏,该湿疹膏药“Prevalineα软膏”在日本被归类为“第二类医药品”,包括常见的感冒药、抗过敏药等,即具有中等副作用等风险,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一定程度损害的成分,包括类固醇及抗生素,只有药剂师、或接受过贩卖医药品专业培训的“登记贩卖者”才能提供贩卖服务。

  但相关药物规定可以在网上售卖,在售卖药物时对于向消费者作出的药物使用说明是“努力义务”,即非硬性规定卖家要向消费者说明药物,相关药物在香港未被归类属哪类药物,在网上二手拍卖或构成灰色地带。

  另外,涉事的商家在HKTVmall的界面已被暂时下架,其Instagram的账号仍然继续营运,但其未更新帖文已超过三年,记者尝试透过Instagram了解药物的货源,截稿前未有回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