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蔡若莲表示,学校是为小朋友而存在,将资源用在提高教学质素,用在学生身上。
近年小学收生问题备受关注,面对适龄学童减少,教育局局长蔡若莲表示,学生人数减少无可避免,小班教学是教学策略,而非救校策略,局方会继续采取软着陆的策略,让学校循序渐进,以合并、搬迁或停办的方式重整学校资源,用在学生身上,提升教学质素。
有意见提出开放中小学招收内地生,蔡若莲指出学校要先问自身条件是否具吸引力,否则家长学生只会争相报读一些学校,届时本地学生选择可能会减少。\大公报记者 莫思年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接受恒生大学传播学院《恒传感言》访问,回应多个教育课题,对于小学缩班潮持续,表示局方会继续采取软着陆的策略,让学校循序渐进,以合并、搬迁或停办的方式重整学校资源;而目前每班人数下限已非常宽容。
基础教育定位 不是产业发展
蔡若莲强调小班教学是教学策略,而非救校策略,学校是为小朋友而存在,是要去提供教育服务给小朋友,而非小朋友为学校而存在。学校的规模和人数直接影响教学质素及学生的学习体验,若学校人数太少未必是好事。若资源分得很散,而效率或教学质素没有提升,不如集中一点,将资源用在提高教学质素,用在学生身上。
有意见建议开放中小学招收非本地生时,蔡若莲强调,本港的基础教育定位,不是产业发展。若要吸引非本地学生来港就读,学校要先问自身条件是否具吸引力,否则一旦开放,要令每一间学校都有这种吸引力,不然的话,就算有学校有很多学位剩下,都未必吸引到家长。学生会争相去报读一些学校,这可能会令本地同学的选择少了,教育局要去平衡。
倘开放收非本地生 会减港生选择
对于八所资助大学本学年招收非本地生的学额,由20%增至40%,但自资院校的非本地生学额却只有20%,蔡若莲指出,相关名额除了政府决定外,也要和相关地区教育部门沟通。而父母都会节衣缩食,储钱给年轻人来港升学,所以政府在质素的保证,对年轻人、或者对他的整个家庭都要负责任,在审视哪些院校、课程,可收非本地学生的时候,整个考虑不是从钱的角度出发,都是抱持着以课程的质素为最优先的考虑,以确保学生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在香港得到的教育是最好的。
早前有团体调查显示,逾半教师在推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因人手不足而感到有压力,建议教育局考虑增设专责职位负责爱国主义教育,以减低前线老师的压力。蔡若莲表示,爱国教育是采取“多重进路,互相配合”的方法,政府过去几年增加了不少资源给学校,同学的国民身份认同,每一位老师都是责无旁贷,学校做好统筹规划,不会重重叠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