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科大牵头“嫦娥八号”国际项目 研制多功能机械人助探月

2024-12-18 05:01:3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科大昨日公布,正式通过国家航天局遴选,获委任领导“嫦娥八号”多功能月面作业机械人暨可移动充电站国际合作项目。图为“嫦娥八号”探测器模拟效果图。

  【大公报讯】记者郭如佳报道: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昨日(17日)公布,正式通过国家航天局遴选,获委任领导“嫦娥八号”多功能月面作业机械人暨可移动充电站国际合作项目。科大将领军海内外航天专家团队,研制具灵巧操作及移动充电设备的多功能月面机械人,为国家探月任务作出贡献。科大校长叶玉如表示,对参与嫦娥八号国际合作项目引以为傲,科大正研发的“高分辨率全球温室气体探测”项目,未来亦有望于中国空间站应用。

  港方领军的机械人总重量达100公斤,能在月球极端环境下进行科学探测、仪器布置和安装等任务,并将配备移动无线充电功能,为不同月面设备充电,以提升月球探测和协同作业能力,推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发展,助力未来月面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拓展科学研究。

  采用中国航天质量保证体系

  科大校长叶玉如表示:“航空航天工程学是科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继去年八月成功发射了香港高教界首颗高分辨光学卫星,科大专家团队正研发的‘高分辨率全球温室气体探测’项目,未来亦有望于中国空间站应用。我们对参与嫦娥八号国际合作项目亦引以为傲,这个项目标志着科大在航天深空探索领域踏上重要里程。我们将继续发挥在航天领域的领先科研优势,为国家航天事业作出贡献。”

  项目负责人、科大太空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于宏宇介绍,团队需要攻克多个重大挑战,“面对极端低温环境,研发过程需兼顾先进材料以及温度管理系统的运用,确保机械人的可靠性;月面缺乏卫星导航系统,设计时需克服定位、导航、自主运动和操作控制的技术挑战;同时,机械人必须保持轻巧。团队成员将利用各自优势,合作研制一个糅合创新技术的机械人,同时项目将采用中国航天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圆满完成国家交托的任务。”

  为完成这项“月面多功能移动操作机器人暨移动充电站”国际合作项目,并建立本地航天技术的基础能力,特区政府由创新科技及工业局旗下的创新科技署,斥资成立香港首个聚焦太空科技的InnoHK研究中心,并委任科大孙庆平教授和于宏宇教授分别出任中心主任及联合主任,而理大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副系主任吴波教授则获委任为副主任。

  孙庆平主任强调,“是次登月任务得以由本地院校、内地高校与院所及国外航天机构形成联合团队,以InnoHK中心的形式主导整个项目的构思、研发、测试和生产,实属香港历史上前所未有、亦是规模最大的。这充分反映国家认可科大以及香港的航天团队,在机械、航空航天、电子、传热、材料等工程前沿领域的实力。”

  项目主要成员还包括科大施凌教授、段默龙教授和王者教授,理大陶肖明教授和徐宾刚教授、港大刘涛教授、中大张为昭教授、城大高思阳教授、航天八院张玉花研究员和张崇峰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于晓洲教授、深圳大学朱平教授以及南非国家航天局Martin SNOW博士。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