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殡葬业透视①/“行街”叫苦:竞争激烈,殡葬钱不易揾

2024-12-29 05:01:3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殡仪业人士向大公报记者透露业内的秘辛。左起为殡葬统筹师袁伍凤、遗体化妆师Carmen和殡葬统筹师李俊杰。\大公报记者黄洋港摄 右图:黄子华在《破.地狱》饰演新入行殡葬统筹师,体会到殡葬仪式中的生死意义。\《破.地狱》剧照

  港产片《破.地狱》破尽票房纪录,剧情牵动人心,至今上映50日,港澳票房累计已冲破1.5亿元,令不少人对殡葬业感到好奇。资料显示,截至今年11月27日,全港约有139间持牌殓葬商为先人处理后事。业界人士表示,若以每年约50000人死亡计算,行内竞争激烈,总有殓葬商无法每天都接到生意。而殡葬业除了电影描述的“行街”和“喃呒”两个主要角色,还有执骨、化妆、堂倌等一系列职位,经摊分后,并非如外界传说的那样“轻松、容易赚钱”。业界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未必是欠缺人手,而是整体生意“唔够分”。

  为往生者的亲属统筹丧礼事宜的“行街”坦言,这行业十分讲究人脉,熟人介绍生意是最常见渠道。初入行者一两年仅得一两单生意是十分正常,“多数时间都係在舖头等生意”。另一位“行街”说,“如果全靠这一行生活,是有困难的。”\大公报记者 刘硕源

  慰借亲属/殡葬统筹师:让先人体面走最后一程

  李俊杰是殡葬统筹师,任职“行街”迄今13年。他在报读殡葬专业证书及文凭课程前,从事物业管理十多年,收入可观。一般人会觉得殡葬业工作“不吉利”,谈到为什么“入行”,他坦言某程度是因为坊间传闻殡仪业“好赚钱”,相信这可以成为将来退休后、还能保持稳定收入的工作机会。

  收入靠提成 拓人脉揾食

  不过,现实与外界猜想原来是天差地别。李俊杰说,作为兼职“行街”,收入来自“提成”,他初入行时,一年才有一两单生意,慨叹“单靠这笔收入,没可能正常生活”。他说,“这一行,需要很强大的人脉,好多时候都是熟人介绍生意”,为保证生计,他现时维持担任监工的正职,公余积极经营个人社交专页,告诉身边的人自己还有“行街”这个身份,等待工作机会。

  “行街虽然是我的兼职,但这份工作给我很多精神价值,我的大部分心力也投放在这里。”李俊杰处理的第一宗丧礼,是为朋友的母亲处理后事,他忆述,“朋友当时真的六神无主,对于丧礼流程、处理先人后事的诸多手续,也是一头雾水,感觉当时他处于相当无助的状态。”

  为了将丧礼处理妥当,他先和朋友详细沟通,钜细无遗地交代清楚处理后事、举办丧礼的所有流程和细节,甚至搜集了服丧期间饮食的诸多风俗禁忌,让朋友做好心理准备,这次丧礼最终顺利完成,朋友其后多次向他表示感谢。

  李俊杰说,这次丧礼令他对从事殡葬业的心态有所改变,“讲真,第一次操办丧礼,最害怕是做得不好。最终可以让先人体面地走完最后一程,看到朋友也得到慰借,我觉得我真的帮到人。”

  从事殡葬行业数十年的袁伍凤,家中从事石厂生意,她自小帮忙一些幕后工作,其后拓展经营长生店业务,她成为了一名“行街”,至今处理过多场丧礼。她表示,“行街”的主要工作是统筹安排丧礼的全部流程,工作性质虽然有些像销售,但是最重要是有冷静的头脑和足够的同理心,否则没有办法做好安排。

  强忍悲痛 处理至亲丧礼

  她举例,曾处理一场土葬转火葬的丧礼,由于前期等候土葬位,遗体并没有做防腐处理,待确认转为火葬,确认举办丧礼时,遗体已停放三个多月。袁伍凤描述,运送遗体时场景“十分狼狈”,遗体渗出大量体液,“打开灵车门,甚至流了一地。”见到此情此景,家属心痛异常,当晚有家属提出守夜,袁伍凤看见她极其悲痛,出于担心,便请求陪同守夜。“其实不是我的义务,但是你看到她当下的状态,真的很难忍心让她一个人面对”,她说。

  冷静的统筹也有阵脚乱的时候,袁伍凤说,在处理母亲的丧礼时,她要兼顾家人和统筹的两重身份,并不容易,“统筹可以找同事帮手,但是要顾及亲人感受没有那么容易。”她说,母亲离世较突然,家人没有心理准备,“试过和哥哥讲一件事好几次,但是他没有印象,也不用说姐姐,她去其他人的丧礼也会哭到癫”,最终大家还是强忍悲痛,将一切安排妥当,完成丧礼。

  “在灵堂,真的是见尽人生百态。见过有人争家产,争到扯头发;也见过有人哭天抢地、撕心裂肺的。但是无论如何,冷静处理好丧礼,才是对家属最好的帮助。”袁伍凤说。

  大公报记者 刘硕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