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体院与科大于2019年合作开展运动空气动力科研计划,透过科大的风洞实验室设施,为香港单车队进行单车测试、阻力测试及单车服研制等,以助提升港队表现。
为提升运动员的国际竞争力,香港特区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对于体育科技皆有支援,其中由政府与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共同出资3亿元推出的“运动科研资助计划”,旨在以科学方法培训运动员及以先进科技提升运动员的装备,协助他们更有效地训练及出战大型国际运动会。
获资助项目因涉及“赛事机密”通常处于“非公开”的状态。有议员认为,当中不少技术应考虑在适当时候推向市场;而体院目前公开的科研成果,就包括与科大研发的全亚洲首个风洞设施,帮助提升香港单车队在东京奥运会的表现。/大公报记者 华梦晴
“运动科研资助计划”自推行至2024年11月,已批出27个运动科研项目,资助额合共约1.83亿元。据资料显示,运动科研资助计划涵盖开展运动科学及运动医学等方面的科研工作;添置体适能、运动科学及运动医学相关的科研器材及应用程式;以及进一步改良运动员的装备。
结合AI与大数据提升水平
据了解,体院设有专门的“精英训练科技”部门,统筹利用科技辅助训练。部门下设三大中心,包括体能科学训练中心、运动生物力学及科技中心,以及体育资讯及对外事务中心。各中心的团队紧密合作,识别不同的训练问题,然后与教练研究以数据为本的解决方案,并透过持续监控、讨论和以最新研究数据作基准分析,定期修订各项科研支援服务的程式。
“要在国际大赛中取得好成绩,运动科技绝对不可或缺。”香港体育学院精英训练科技总监苏志雄称早前参与“MIH运动科技先锋计划”时指出,东京奥运港队取得1金2银3铜的佳绩后,政府和赛马会加大投入推动运动科技发展。他以英国单车队采用自家研发设备,并为运动员量身定做单车为例,指出科技能大大提升运动表现。
体院在2019年亦研制了亚洲首个单车风洞设施,模拟单车比赛,研究气动效应,分析数据选择最合适的骑乘姿势和装备,以减低风阻、减少运动员体力消耗。
苏志雄表示,运动科研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一个产品从初步设计到实际应用可能需要长达十年或以上的时间。他表示,近年体院积极研究和引入运动科技,如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来捕捉和分析运动员的动作;结合AI与大数据分析,有效监控训练强度并预测伤病风险。此外,学院还对帆船运动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探索机械人和智能重量训练系统等。在未来会有更多创新项目得以实现,从而进一步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运用人工智能分析运动员或对手的运动轨迹,有助提升运动员的胜算。”全国政协委员、立法会选委界别议员吴杰庄指出,“运动科研资助计划”当中涉及个人精英运动员、团体运动的能力提升,助力他们参与高水准赛事。
技术产业化令体育普及化
现时“运动科研资助计划”中所涉及的项目处于“非公开”状态,吴杰庄议员指出:“在现代体育竞技中,微小的差距就可能决定运动员是否能摘得奖牌。”他认为不公布部分数据或技术属于合理,但当中不少的技术应考虑在适当时期推向市场,以促进体育产业化及普及化。
他以击剑为例,本港运动员在奥运赛事已获得两届金牌,市民对击剑这一领域也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相信,在这项运动中,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技术,但这些专业技术目前仍局限于单一项目的应用中。在保护专业运动员精英化训练部分的同时,有一部分数据和技术可以尽快实现产业化,让市场了解到这些技术能够提升市民参与运动的兴趣和表现,从而推动科技的普及化。
至于初创企业方面,吴杰庄指出,当前香港的运动科技领域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关注,令人鼓舞。尽管坊间已经出现不少运动科技的创业项目,但初创企业存在对运动员的真正需求仍缺乏深入的了解。同时,初创企业在申请创新科技基金时也面临着不小挑战。此外,当学校习惯于使用旧有技术,这也使得初创企业难以获得实践机会,从而限制了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吴杰庄强调,产品的研发到最终投入市场,这过程需要多个部门的紧密协作,为了推动运动科技、运动员健康与竞技表现的深度融合,必须加强跨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在基金支持方面,政府资金的引导至关重要,它能够激励学校积极采用新技术,还能带动商业界的投入,形成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良性循环,共同推动香港运动科技的发展,并培养相关的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