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部分网上招揽广告,列明租用户口可赚数万元,北上50日的任务甚至有35万元报酬。
40多年来专注于青少年与家庭问题的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香港心理学会院士石丹理教授对《大公报》表示,时代在变,不法分子诱人犯罪的方式也在变,惟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以金钱物质利诱威逼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做不法勾当,“同以前利诱青少年卖老翻、走水货一样,不过是旧酒新瓶,换了新形式、新发展,问题亦较以往更普遍、严重。”
倡增逆境生存和解难教育
除了利诱,不法分子更花言巧语诳骗青少年,“啲货会当你面密封包好,可以安全通过海关的X光机”、“帮手睇下仓、送下货,就有一万几千赚,放心,有天文台放哨,有事会通知你”、“你都未够秤(未成年),最多是警司警诫,无事的”,当年轻人失去警觉性,信以为真而照做,结果成了替罪羊。石教授表示,“边有咁大只蛤乸随街跳”、“只要涉及藏毒、贩毒、卖户口等罪行,多少岁都是有罪”,只要一上贼船,就是不归路,悔恨终身。
香港是商业化城市,过往扭曲的社会价值观,一直在塑造年轻人如何看钱和物质。年轻人揾快钱与背后有较负面或阴暗的价值观是分不开的。不少人为了钱,什么都敢做,特别是受到2019年反修例风波所谓“违法达义”的影响,守法意识模糊,认为法律不外乎那么回事。
难道穷、读书不好、出路差,就可以去打劫、假结婚、带毒?难道就没有其他赚钱的正途?教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赚了钱要回馈社会”,教育青年人对遇到问题的解难、抗逆能力,非常重要。要明白赚钱有好多正途,如读书不好,可去快餐店兼职,虽然赚的是辛苦钱,到有了一技之长,赚钱就会多点、好点。鼓励年轻人,积极进修,掌握不同技能。学业成绩不应是唯一指标,“非认知能力”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这需要学校、全社会及家庭,共同对年轻人做好“固本培元”的工作。
他建议学校在正规课程中,除了守法教育,应增加逆境生存和解难的课程教育,跟学生讨论、分享不同的案例,提高青少年的解难和逻辑思维能力,明白着数背后就是陷阱,知道什么界线是千万不能踩,面对诱惑要会说:不。\大公报记者 盛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