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狮子山下新故事21/“不用担心身体有缺陷,只要努力向前。” 视障音乐家 唱响励志人生

2024-12-30 05:01:2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萧凯恩站在堤坝上唱着《狮子山下》,一曲终了,脸上浮现幸福的微笑。\大公报记者麦润田摄

  “人生总会面对悲欢离合,高山低谷,但正如《狮子山下》歌词所说,无论面对何种困难与挑战,最后依然会回到香港这个家。”

  萧凯恩,一位年轻的艺术家,年幼时因眼癌失去视力的她,从未放弃理想,在成长过程中付出了远比常人更多、更艰辛的努力。即使经历挫折和失败,“关关难过关关过”,最终成为出色的音乐人,透过自己的表演和歌声,鼓励许多人坚强面对人生的种种磨砺与挑战。\大公报记者 陆九如(文) 邓浩朗(视频)

  萧凯恩是近20年来全球首位考取英国皇家音乐学院ABRSM乐理公开试第八级的视障人士,也是中文大学音乐系首名视障毕业生。萧凯恩的家人酷爱音乐,故她从小便在乐声中成长;两岁时收到电子琴礼物,自此对音乐着迷;4岁学习钢琴,老师领着她的手去摸琴键,记住声音和位置;10岁时学唱歌,小学六年级首次参加歌唱比赛就获奖;2017年参加香港校际音乐节,一路过关斩将,最后更获得了费明仪声乐公开组总冠军。萧凯恩指参加比赛不仅给她带来了名气,更令她获得了信心:“不用担心身体有缺陷,只要努力做好自己,也能拿到一些被社会所认可的奖项。”

  排除万难发展音乐事业

  萧凯恩回忆,儿时并无好的资源和老师能够帮助视障人士学习音乐,她四、五岁第一次参加钢琴比赛,喜获一等奖。但当父母向幼稚园老师表达希望女儿学习钢琴的期望时,却被告知“失明人士无法学习音乐,他们难以记忆长的乐曲,在音乐这个行业走不长远。”萧凯恩形容音乐路“并非一帆风顺”,幸而现在小有成就,令社会认识到,失明人士亦能够从事音乐表演事业。

  萧凯恩分享,视障人士学习音乐,要面对的是加倍的困难:不仅学琴时需要额外花钱定做乐谱,在表演时亦无法简单的模仿旁人的神态,需老师时时开口提醒。萧凯恩说,作为视障人士,应放大自己优点的同时,认识自己的不足,并不断练习。在精进声乐表演技巧,学习成为艺术家的路上,萧凯恩很感谢家人、老师、朋友帮助她成长,循循善诱,即时给予她反馈的意见,督促她不断进步。

  冀政府鼓励残障者发展

  即便身为视障人士,多年来萧凯恩也一直坚持参加公益活动,不断通过实质行动,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以鼓励更多的人。除了卖旗、到学校进行生命教育分享外,她在2012年前往孟加拉探访当地眼科医院、2014年前往河南爱滋村探访当地村民、2018年到湖南参加公益马拉松和探访当地留守儿童……萧凯恩指不会特别为自己贴上“失明人士”的标签,“disability都有ability,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她认为在做公益活动期间大家都是互相帮助,还分享了过往的“被帮助者”长大成人后成为“帮助者”的故事,形容能够鼓励他人,传递希望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被问及推广视障人士未来在艺术领域的参与有何建议与期望时,萧凯恩表示,希望特区政府能够鼓励残障人士多元化发展,让残障人士有机会体验不同事物,追寻自己的兴趣。她还希望社会能够在就业方面给予残障人士更多机会,不因为对方是残障人士而过度区别对待。

  作为一名音乐家和表演家,萧凯恩指未来期望能够去到内地或者国外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尽自己的力量传播中华文化。她还说不会放弃作曲和音乐教育,希望尽自己的力量向香港社会传播更多正向的思想。

  “《狮子山下》给了香港人很多希望。”萧凯恩说,香港是一个很包容、多元化的城市,来自不同文化背景、持不同理念的人共同生活在这里。同时,香港亦是一个很温暖,有人情味的城市,例如各类手机软件和社区配套的帮扶措施都能够便利残障人士的生活。她感觉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程度的提高,香港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包容、理解和接受程度都不断提升。

  “人生总会面对悲欢离合,高山低谷,但正如《狮子山下》歌词所说,无论面对何种困难与挑战,最后依然会回到香港这个家。”她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