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殡葬业透视③/遗体防腐师:殡葬业也要“破地狱”

2024-12-31 05:01:3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破.地狱》电影经典场面,应家属要求,工作人员把小孩遗体防腐包扎到如同“木乃伊”。右图:遗体防腐师陈展禧道出业内种种要破的“地狱”,必须与时并进。\大公报记者林良坚摄

  港产电影《破.地狱》探究生死价值观,一句“生人都要破地狱”的经典对白,令无数观众产生共鸣。逝者往生,生者能否释怀?电影中,为遗体防腐的桥段,特别是母亲不捨小儿子,最终将儿子制成类似“木乃伊”的场面,带来极大视觉及戏剧冲击。但现实中的殡仪程序,防腐不是必须工序。由于本港没有规定必须为先人遗体进行防腐工序,往往有长生店选择让遗体存放在殓房,到出殡前一天才领出来,有时遗体已经变样。

  “(遗体)已经整个发黑,发臭,生虫,根本连瞻仰遗容都做不到了,家属谈何释怀?”任职防腐师的陈展禧认为殡葬业需要改革,业内有种种要破的“地狱”。\大公报记者 伍轩沛

  疫情过去了一段时间,回首当日不少港人经历了生死别离的伤痛,大量遗体处理不理想,让不少家属留下终生遗憾。当时有家属因先人遗体被存放在公众殓房近3个月,领出来时,早已不似人形,丧礼上瞻仰遗容变得不可能,直接拉封,送往火化。

  “事实上,一场殡仪的仪式,根本还是要服务死者,做好了,生者也就释怀了。”世界殡仪馆防腐师陈展禧从事殡仪行业工作超过20年,处理过的遗体不计其数,他认为,要让遗体保存得理想,防腐工作不能少。

  防腐工序下,要先将遗体的体液和血液清理,再以针筒将药物注射全身。药物使用量也有技巧,下多了,遗体下葬后尸身不腐化;下少了,未进行仪式,遗体就开始劣化。“要知道,遗体变化的因素太多了,最差的情况是整具变黑,发臭,甚至是生虫”,陈展禧举例,先人离世时若有器官积水,有液体的情况下,尸体会加速腐化;有些先人在生前卧床太久,身上有烂肉;甚或遗体在殓房期间,因为旁边遗体有这些情况,而可能受到影响。还有先人在生前服用的药物、体内细菌情况等,都可能影响尸体腐化速度,所以最稳妥方法是尽早进行防腐。

  未防腐留在医院殓房难保存

  在本港,离世的人普遍是在医院离世,遗体一般先送至医院殓房的冷藏库暂时存放。当办妥“死亡证”等相关手续后,亲属可联络殡仪馆职员安排领回先人的遗体。陈展禧说,医院对遗体暂存殓房一般不收费,通常要求需在24至36小时内领走遗体,不过,事实上如果不拿走遗体,医院也不会任意挪动遗体。

  于是,不少长生店为节省开支和省事,对家属以“我们会处理”、“不会有问题”等说辞糊弄过去,实际是让未经防腐的遗体放在医院殓房或公众殓房,直到丧礼前一天才拿出来,送到殡仪馆。而从离世到举行丧礼,往往相隔约一个月时间,遗体到时变成什么样子,无人能保证。

  由于遗体防腐并不是必须工序,若遗体在取出时,已经变形甚至发臭生虫,只能立刻包装送往火化。这时,家属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接受,一是痛哭流涕,“既然没有规定,那家属又能从何追究呢?长生店亦没有责任。”陈展禧说到这里,不禁叹气。他指在英国,每个小区都有一个小殡仪馆,先人离世,遗体立刻送到殡仪馆进行防腐,以便可进行丧礼仪式及瞻仰遗容。他认为,香港应考虑规定,防腐是遗体处理的必须工序,“这样既能够保障家属,也能够减少一些遗憾。”

  电影成功引起社会反思

  现时卫生署就处理及处置尸体所需预防措施的指引,遗体分为三类,第一类即自然死亡,可进行防腐工作;第二类是感染爱滋病病毒、沙士、禽流感等传染病,遗体不能进行防腐,但能够瞻仰遗容;第三类是感染炭疽病、鼠疫等,遗体需直接送往火化。换言之,指引没规定遗体必须防腐,对一般遗体是可选择防腐,对可能具传染性的遗体则是禁止防腐。

  翻查资料,美国宾州有规定丧葬承办人,如果人体遗骸在死亡24小时内未进行防腐处理,就必须密封。如果遗体在葬礼前一直冷藏,则必须在从冷藏处取出后5小时内处置遗体。而民众不应查看冷藏超过36小时且未经防腐处理的尸体。换言之,如果24小时内不经防腐,当地人就不能瞻仰遗容。

  陈展禧认为,电影《破.地狱》成功引起社会反思,生人和死者面对别离时,各自的救赎到底是什么。但无论大家理解的殡仪是服务生者还是死者,他依旧坚信,一场殡仪仪式,主角始终是先人。只有尊重先人,做好了先人的最后一场仪式,家属才能释怀,“说到底,珍惜眼前人才是最重要的。生前若对对方不闻不问,死后打堂几十万的斋,难道就真的释怀吗?”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