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政府计划由业权注册制度逐步取代现行的契约注册制度,并拟于今年第一季向立法会提交《土地业权条例》的修订草案。
【大公报讯】记者义昊报道:发展局局长甯汉豪昨日表示,政府正计划由业权注册制度逐步取代现行的契约注册制度,将以新批出的土地先行,计划在今年第一季向立法会提交《土地业权条例》的修订草案。至于现有土地契约,需做审查、确定业权后再推行,至于出现争议时如何作出赔偿,正与不同持份者密切讨论。
有助激活楼市交易
商界(第三)立法会议员严刚昨日就固定资产产权证明电子化,提出口头质询。他建议,当局应积极落实政府数字办去年12月推出的《数据治理原则》,秉持数据开放与共享这一大原则,为数字经济发展增强互联性、可扩展性和便利性,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开放与共享,积极规划实施产权证明电子化,尤其是房屋产权证明的电子化,激活楼市交易及关联的金融市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计划首季提交修例草案
甯汉豪表示,过去三个财政年度,土地注册处平均每年提供约9万9000份土地文书的核证副本,大部分涉及建筑物有关命令或政府批地文件等,涉及转让契约的仅占3%。她指出,政府正计划由业权注册制度逐步取代现行的契约注册制度,以新批土地先行,计划今年第一季向立法会提交《土地业权条例》的修订草案,新制度下业权注册纪录会是不可推翻的纪录,市民无需再保存一连串业权文书;政府未来依然会发放1到2页纸楼契,并以电子档留档。
严刚询问,会否让房委会“先行先试”产权证明电子化,甯汉豪指不同经济体都没有完全走向产权证明电子化,因为会带来一定不安,故需要小心行事,形容业权注册制度是“第一步”,之后再回看其他经济体做法及社会接受程度,再考虑是否进行下一步电子化程度,强调业权化已经花了多年与持份者商讨。
保险界立法会议员陈建波关注业权注册制度时间表,甯汉豪表示,向立法会提交草案后将采取“先易后难”做法,因政府新批土地争议较少、可以先推行,至于现有土地契约需做审查、确定业权才能再推行,且出现争议时如何做赔偿,业界也觉得需要重视,正密切讨论。
选委会界别立法会议员容海恩表示,香港六成物业没有按揭,且父母百年归老后子女很难找得到楼契,询问局方有否计划“两条腿走路”,让市民登记过往楼契。甯汉豪表示,现时如果有人遗失楼契,已经有制度由业主向法庭陈述、向土地注册处取得副本后确立业权。她又表示,建立一个新制度要花很多功夫,不如尽快先推行新批出土地的业权注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