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成了今年会场内外的高频词。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首次独立成章,篇幅明显增加,部署也更为细化。报告指出,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表示,DeepSeek等人工智能的发展令人骄傲。科大有意成立本港第三间医学院,也希望有机会办一所创新研究型的医学院,培训拥抱科技的医生。叶玉如说,新一代的医生有能力与其他科学家合作解决医疗问题,然后在临床上实践。现在非常需要这种人才。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吴杰庄在资讯科技领域有逾25年经验,他表示,特区政府积极作为,自去年成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今年的财政预算案还提出拨款10亿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这些举措都有助于打通整个产业链。吴杰庄认为,人工智能对各行各业都具有颠覆性影响,香港应依托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在产业应用上先行突破。
提供多元学习体验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黄锦良,对人工智能在校园场景应用的前景表示看好。他建议两地加强数字教育合作,内地凭借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成熟经验,与香港教育平台的独特优势相结合,打造一系列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如线上精品课程、数字化教材等,为两地中小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港协暨奥委会副会长霍启刚表示,AI会影响到各行各业,体育和文化都是应用得比较多的领域,还有望改变专业运动员的培训模式。尤其是在队际项目上,传统的训练模式依赖教练的经验,而未来新型的教练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帮助运动员制定策略和提升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