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提及的话题中,“发展”、“创新”、“科技”和“产业”成为出现频次最高的几个关键词。香港在国家创科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扮演怎样的角色备受香港社会各界关注。多名代表委员认为,香港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推广AI技术应用,并同内地科学家合作开发人工智能产品;有立法会议员建议建设“港珠澳大桥低空运输物流走廊”,为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提供创新驱动力。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沈豪杰表示,内地有不少优秀大学专门培育航空、工业设计、数据科学、跨境电商、新能源汽车等创科领域人才,如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若他们未来能落户香港的北都办学,与本地大学合作、互补,两地携手培育更多范畴的创新科技人才,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的进程定能大幅提速。另外,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香港其实已经有很多这方面的人才,除了要自己研发人工智能产品以外,也可以跟内地这一行业的不同科学家合作。
加快资金“过河”审批流程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立法会议员黄锦辉指出,在发展创科方面,香港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推广AI技术应用。例如,引入DeepSeek等先进AI企业来港;过去使用的西方AI系统在回答中国相关问题时不够准确,而中文语境AI系统的出现对中小学教育尤其重要。因此,建议推动中国AI企业进驻香港,助力本地AI行业发展。而AI的广泛应用相信也将惠及各行各业,提升效率、品质并降低成本。因此,建议在医疗、政务、法律等领域广泛应用AI系统。在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方面,人流和资金流动是关键。希望官方适度放宽境外人员来大湾区的限制,同时,对于资金“过河”问题,建议加快审批流程或设立大湾区创科投资基金。
立法会议员葛珮帆表示,两会期间,民用航空法修订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其中明确规定保障低空经济发展对空域利用的合理需求,为空域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为低空经济发展指明方向。港珠澳大桥连接珠海及香港,沿大桥建设“港珠澳大桥低空运输物流走廊”的条件得天独厚。期望以先载货后载人的模式发展,建立跨境合作机制,并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和监管政策,尽快实现跨境低空经济的互利共赢,为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提供创新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