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大研究团队成员包括(左起)林伟棋医生、陈君赐教授及研究员康冠楠。
鼻咽癌是本港十大男性常见癌症之一,是其中一种最具侵略性的头颈癌,癌细胞经常转移至淋巴结及其他器官。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团队透过次世代DNA测序技术,成功识别鼻咽癌癌细胞释放的血浆EB病毒DNA分子特征,可以更准确分辨出患鼻咽癌的高风险人士,同时发现他们将来患上鼻咽癌的风险是血浆中未有发现EB病毒DNA的人士的87倍。研究已于国际顶尖医学期刊《癌细胞》(Cancer Cell)发表。\大公报记者 郭如佳
中大医学院早前研究证实,“血浆EB病毒DNA”筛查能为无病征患者侦测出鼻咽癌,并预测未来患癌的风险。团队最新研究显示,透过次世代DNA测序技术,成功识别出一系列鼻咽癌癌细胞释放的血浆EB病毒DNA分子特征。这些特征与一般EB病毒感染人士的病毒特征显著不同。相比单靠PCR检测,能更准确分辨出患鼻咽癌的高风险人士。
团队同时发现,血浆中带有此一系列特征的人士,他们未来四年患上鼻咽癌的风险是血浆中未有发现EB病毒DNA的人士的87倍。研究结果显示,利用DNA片段特征为基础进行癌症检测,有助更精准地预测患癌风险。
助揪出无症状患者
中大研究团队于2013至2016年间,为逾20000名无鼻咽癌症状的中年男性进行“血浆EB病毒DNA测试”,成功发现34名鼻咽癌患者,其中约70%为早期病例(第一期或第二期)。这项筛查证实,透过分析血浆EB病毒DNA,可在无症状阶段早期诊断鼻咽癌。2017至2020年间,团队对同一批参与者进行第二轮筛查,再发现24名新确诊患者。研究显示,透过传统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出血浆EB病毒DNA的人士,未来四年患鼻咽癌的风险会较高。
中大医学院化学病理学系助理教授兼创新诊断科技中心助理科研总监林伟棋医生表示,此项创新发现证实血浆EB病毒DNA检测的临床价值,更建立新型分子生物标记系统,为鼻咽癌精准筛查提供关键技术突破。
中大医学院化学病理学系系主任兼创新诊断科技中心联席科研总监陈君赐强调,将DNA片段组学分析与现有的癌症血液测试相结合,可进一步提升癌症预测的准确度,帮助早期识别患者并优化风险管理。
这项研究由中大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转化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单位合作完成,并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InnoHK计划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