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大公报记者昨日到广华医院急症室实地走访,发现不少求诊者并非危殆、危急或紧急的病人。
政府的公营医疗收费检讨结果将于短期内出炉,检讨范围涉及住院、急症室、门诊等各个环节的收费调整。消息透露,政府考虑急症室分为两级收费,危殆、危急类别病人可望免费,而紧急、次紧急及非紧急的病人收费将划一增加,高过现时的180元收费。大公报记者昨日到广华医院急症室实地走访,候诊病人绝大部分为次紧急类别的病人,有病人一个月内已三次到急症室求医,担心若加幅太大难以负担;有病人就赞成加价,认为可减少资源滥用。
消息人士向大公报表示,现时对医管局的补贴率达至97.8%的历史新高,全面检讨调整收费后,整体资助率仍会超过90%,强调加价后的额外收入,会全额投入医疗服务。\大公报记者 易晓彤、戴静文
公院急症室长期迫爆、病人轮候时间长是老大难问题,政府认为要减少滥用。大公报记者昨日实地走访广华医院的急症室,下午二时半,等候大堂内的电子荧幕显示,病人在过去数小时候诊最长超过三小时;约三时半,荧幕显示轮候时间增至超过四小时。记者与数位在轮候的病人倾谈期间,未遇到危殆、危急或紧急的病人。
求诊者:私家诊所收费太贵
正在候诊的陈小姐说,平时非必要不会到急症室求诊,但因有妇科病,此前在医管局普通科门诊求医,病情未见好转,而私家诊所收费太贵,于是到急症室睇症,被分流为“次紧急”类别,已轮候约一个半小时。她赞成急症室收费加价,“三百、四百元都可以接受”,认为应减少急症室资源被滥用。
吴小姐有咳嗽、心脏痛等症状,本月内已第三次到急症室求诊,昨日被分流为“次紧急”类别。她说,医管局普通科门诊预约困难,私家诊所收费贵,一次诊疗费要五百多元,她负担不起,唯有到急症室求医。她说不反对加价,但只能负担大约200元;若将来加价太多,而病情若非很紧急,她便不会到急症室求诊。
唐先生前几日骑单车时撞到腿部肿胀,为了拍X光片,昨日到急症室求医,被分流为“次紧急”类别。他认为急症室收费不便宜,轮候时间又长,不想到急症室,但私营医疗拍X光片的收费太贵,只好来急症室求诊。他不赞成急症室加价,形容是“抢穷人的钱”,认为正确做法是政府应规管私家诊所的收费。
定价将考虑成本及负担能力
政府的公营医疗收费检讨的范围,包括住院、日间医疗程序(例如一些小手术)、急症室、专科门诊、普通科门诊的五大环节,据了解,涉及服务费、药费、造影检查、病理化验的收费等等,以及减少浪费。
消息人士向大公报表示,各环节的收费资助水平一定会调整,定价考虑并非与私人医疗市场价格比较,而是考虑成本价、市民的负担能力,希望透过调整资助水平,减少滥用,将资源用于加强保障危急重症。至于如何评估市民的负担能力,则参考医管局掌握的数据。消息人士称,政府对公营医疗的资助不会减少,调整收费后,额外收入会全额投入医疗服务,令急重危疾病人不至于“大病致贫”。
议员:需做好分流站人员培训
立法会议员陈凯欣向《大公报》表示,担心急症室分两级收费,会加重分流站的决策难度,在分流时界定危急与否,容易引发病人于分流站工作人员或医生的争执,她又担心部分市民会因费用问题,或会等到情况变得危急时才到急症室,导致延误就医。
陈凯欣表示,若要进行有关调整,医管局需要做好分流站工作人员的培训,亦要加强市民教育,避免市民因费用问题延误病情。
医管局港岛东联网前总监陆志聪表示,现时公共医疗服务不少项目收费近乎全免,政府要考虑公共医疗系统的持续性。他不希望公营医疗服务收费改变后,影响私人市场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