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透视镜/不能守株待兔\蔡树文

2025-03-18 05:01:3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政府在2003年推出计划,鼓励发展商在新建私人发展项目中兴建安老院舍,优惠包括可获豁免地价的楼面面积等,政策推出20年间只有8宗申请,仅两个项目落成;2023年6月当局再推出优化计划,包括放宽每幅用地获豁免地价的合资格安老院舍数目和总楼面面积上限,吸引多10宗申请。

  安老院舍是应付高龄海啸来袭其中一项保障措施,当年特区政府因应安老服务的需要,推出私人项目安老院舍计划,是有远见的政策。然而,申请与否属于市场主导行为,由发展商决定,政府角色属于被动。为何有远见的政策却成效不彰?关键是缺乏经济上诱因。

  发展商建私楼基本上是买地、建楼、卖楼的“短、平、快”模式,兴建及营运安老院是长线,甚至短时间内不赚钱的投资项目。没有利润诱因情况下,导致发展商反应冷淡。

  加快建设安老院舍是社会共识,有需要以目标为本,主动出击,确保一定人口比例的宿位,不能守株待兔,时间是不等人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