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简化查核业权 北都加快收地补偿

2025-03-20 05:01:3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古洞北/粉岭北新发展区涉及收回2498幅私人土地,现时仍有部分补偿金未支付。

  北部都会区发展涉及大规模收地,加快收地可为北都建设提速。发展局局长甯汉豪昨日表示,北都首个进入施工阶段的古洞北及粉岭北新发展区,至今已完成收回所需要的178公顷私人土地,但未完成支付补偿金程序,目前有169亿元补偿金尚未支付,主因是半数未能证明业权。她说政府已推出加快审批措施,包括优化业权查核程序,希望尽快发放补偿。

  甯汉豪又透露,政府正考虑引入具弹性机制,容许土地业权人用收地补偿抵销补地价金额,鼓励业权人提早交出土地。\大公报记者 曾敏捷

  北部都会区涵盖多个新发展区,可望提供约3000公顷新发展土地,当中涉及大规模收地,包括800公顷棕地等。在昨日立法会大会上,多名议员关注北都收地进度。

  涉2498幅私人土地

  甯汉豪表示,古洞北/粉岭北是北都首个进入建造阶段发展区的新发展区,需收回2498幅私人土地,涉及178公顷,其中第一阶段工程已经收回784幅、共计68公顷,第二阶段收回1714幅、110公顷。政府已向第一阶段的逾九成业权人、第二阶段的逾两成业权人支付补偿金,共计143亿元,现时还有约169亿元补偿金未支付。

  就政府为何未完成支付补偿金,甯汉豪解释,一半是因为土地业权未厘清、文件不齐全,另外一半是未能联络到业权人。为加快处理个案,地政总署已从2023年11月开始,推出一系列提高业权查核程序透明度的措施,并进一步简化程序,确保已接受补偿金额的土地业权人尽早收到补偿金,完成收地程序。

  地产及建造界立法会议员龙汉标关注,有原址换地失败、最终被收地的业权人迟迟未收到补偿金,政府会否改良制度。甯汉豪表示,会明确所有在原址换地已查核业权的个案,在进入收地阶段时,毋须再重复再做,地政总署短期亦会推出措施,“成熟一幅发放一幅(补偿)”。

  商界议员林健锋提出,财政紧缺之下,政府会否创新地提升业权人发展新区的意愿,除了原址换地,考虑不同地区换地、债券补偿等。甯汉豪回应,近年政府在引用条例收地之外,做了很多功夫鼓励私人土地业权人换地,例如以前原址换地是要求业权人百分百拥有土地,现时在某些情况下九成拥有都可以,亦表明原址换地不只限于住宅、商业用地,可包括产业用地。

  甯汉豪透露,政府正积极研究鼓励业权人自愿交出土地的方案,具体是根据政府发展公共设施的规划,提前交出土地,用土地价值去抵销原址换地的补地金额,“对业权人来说,他参与原址换地和将来的片区开发时,现金流可以纾缓。”她希望有关安排可以短期内推出。

  政府没有拖慢收地进度

  工联会议员陆颂雄表示,市况下滑令特惠补偿额减低,一级农地的补偿金额由1510元一呎降至1070元,减幅达到三成,他引述有声音认为政府刻意拖慢进度,以节省收地成本。甯汉豪回应指出,绝不存在拖慢进度以节省开支的情况,强调政府希望加快收地程序,推出更简单便捷的特惠补偿。她又说,特惠补偿简单便捷,绝大部分业权人都接受,举例新界北、粉岭北新发展区仅有3%业权人选择法定补偿,而新界收地个案整体也仅有一成个案选择法定补偿。

  政府过去几年先后在北都采取“加强版传统新市镇发展模式”、试行“片区开发”模式等,加快北都建设;为理顺收地安排,政府亦为受清拆影响住户引入“免经济状况审查”安置安排,合资格住户可入住房协建造及营运的专用安置屋邨。

  原址换地政策须更有弹性

  社会期待政府能为包括土地发展在内的安排拆墙松绑,推动北都建设驶上快车道。高力香港董事总经理刘振江早前接受《大公报》访问时曾表示,原址换地政策措施良好,但落实情况显示市场力量未能积极调动起来,政府未来或需考虑提供更多弹性,用好市场力量,推动北都发展。

  香港建筑师学会会长刘文君接受《大公报》专访时建议,加快北都发展须要统筹规划与政策扶持双管齐下,建议简化流程,加快项目审批,并推出优惠政策吸引企业落户北都。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