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大公报》去年八月直击肉档用“生鲜灯”令瘀黑猪肉看似红润。
街坊买肉要小心!本港再次发现有不法商人将冻肉冒充鲜肉出售,不仅牟取暴利,更罔顾食物安全,随时危害市民健康!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环署)于前日(19日)起一连两日,在葵青葵盛围及将军澳唐明街的两间持牌新鲜粮食店,检获共约180公斤怀疑冷藏牛肉,并已即时销毁。
此外,署方亦封存了约123公斤预先包装的冷藏牛肉,以作进一步调查及检测。涉事店舖的持牌人涉嫌将冷藏肉冒充新鲜肉陈列及出售,违反持牌条件,食环署正展开程序取消其牌照(俗称“钉牌”)。\大公报记者 叶浩源、盛德文(文) 叶浩源(摄录)融媒组(制作)
事实上,冻肉冒充鲜肉出售的情况早已屡见不鲜,市民亦不时揭发并投诉此类行为。单计去年,食环署已至少对6间肉档采取执法行动,检获的冰鲜或冷藏肉动辄达百馀至二百公斤。过往,不法商人通常以较低廉的价格吸引顾客购买,但今次涉事的两间新鲜粮食店竟以“市场价钱”出售冻肉,更显贪婪。此等劣行不仅损害本港声誉,也对其他遵守规定的店舖造成不公。
食环署西贡区高级卫生督察(环境卫生)古燕珍表示,署方接获市民投诉,指两间分别位于葵青葵盛围及将军澳唐明街的新鲜粮食店,怀疑将冷藏牛肉冒充新鲜牛肉出售。食环署人员随即于前日起展开为期两日的突击执法行动,检获共约180公斤怀疑冷藏牛肉,并已即时销毁。此外,署方亦封存了约123公斤预先包装的冷藏牛肉作进一步调查,并抽取牛肉样本进行防腐剂检测。如有足够证据,署方将提出检控。目前尚无法估算有多少怀疑冒充的肉类已流入市面。
未经批准卖冰鲜肉可判监
古燕珍指出,涉事店舖的持牌人涉嫌将冷藏肉冒充新鲜肉陈列及出售,违反持牌条件,食环署正展开程序取消其新鲜粮食店牌照。此外,有关店舖负责人因未能提供送货单供查核,亦违反相关持牌条件,遭食环署发出口头警告。
食环署强调,对此类不当行为高度关注。署方除了会就投诉即时展开调查及采取执法行动外,亦会不时主动侦查怀疑违规个案,并按需要进行突击巡查及执法行动。根据法例,任何人士未经批准而售卖冰鲜或冷藏肉均属违法,一经定罪,最高可被判罚款5万元及监禁6个月。
香港食品创新科技中心总监方丽影博士提醒市民,新鲜肉类的正常颜色应为鲜明的棕红色,而非过于鲜艳的红色,表面应有自然光泽。按压时,肉质应具弹性及少许黏性,色泽呈自然棕红色,且不应有异常的腐坏气味。市民购买时应多加留意,以免误购冒充鲜肉的冻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