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新闻综述/大企业应有大担当 切勿因小失大

2025-03-22 05:01:3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长江和记公司出售巴拿马运河港口等资产一事备受瞩目。

  长江和记公司出售巴拿马运河港口等资产一事备受瞩目,《大公报》近日发表多篇文章,持续引发社会强烈反响。香港各界纷纷指出,美国无理胁迫下,企业家更要有长远的目光,出售重要战略资产时,除了赚钱,还应当有国家观念。

  “停止交割,切勿因小失大!”政商界纷表示,香港商业史始终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强盛则商界兴旺,国家受压则企业受困,香港商界绝不能漠视国家利益,而应秉持“爱国爱港”初心,展现企业的担当与风骨。\大公报记者 龚学鸣

  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年1月刚就职就散布所谓“中国控制巴拿马运河”的不实消息,更高调宣称美国要“收回”巴拿马运河,必要时不惜动用军队。事实上,美国近年来不断滥施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损害别国企业利益,加剧国家间紧张关系,冲击国际秩序。

  行政会议召集人、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指出,巴拿马运河共有五个港口,长和集团透过子公司拥有其中两个营运权,绝对不存在“中国控制”这回事。从巴拿马运河事件可见,美国十分忌惮中国崛起。美国经常指责中国“经济胁迫”,但其实美国早于1977年和巴拿马签下条约,除非在战争状态,否则对巴拿马运河管理是永久中立;但美国现在竟然违反承诺要“收回”,更无视条约及巴拿马是主权国家,这才是特朗普2.0政府最明显的经济胁迫例子。

  赢者通吃是一条死胡同

  叶刘淑仪认为,中美谈判如箭在弦,贸易战一触即发。在此情况下,作为香港企业竟无考虑国家利益、战略及国际形势,只是找来财团促成“大刁”,虽然商业上或许是非常精明的交易,但从对国家责任层面来说则令人失望。做生意当然可以说“在商言商”,一切从利润出发,但相信大家也看到当今大势,地缘政治对经贸发展影响极为深远。现时美国政策明显是以国安及国家利益为先,一切都是“America First(美国优先)”,企业如果不考虑国家利益、出售重要战略资产时不预先和国家咨询,将来如何能在大风浪中站得稳?

  全国政协委员、自由党副主席李镇强指出,近年美国霸权奉行“比不过就抢”的强盗逻辑,在国际事务中无视既有规矩并肆意践踏规则,犹记得特朗普年初重掌白宫后,竟扬言不惜开战,欲把加拿大和格陵兰成为美国国土一部分,暴露其扩张吞并的贪婪野心。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李镇强说,中国是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坚定力量。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更让大家看清谁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谁走的是人间正道。李镇强认为,商人要为自身企业获取最大利益乃无可厚非,但在国与国之间的大是大非面前,必须认清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才是企业生存之本,作为饮水思源的企业家,必须要以更长远的目光,并应通盘考虑国家的长远发展、大国博弈、地缘政治等因素,与相关单位和持份者透过通报机制作好充分的沟通,这才是应有之举。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教联会主席黄锦良看到,国家实施强国战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荼,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香港亦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巩固壮大国际航运中心传统优势。然而,在太平洋的那一边,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立场始终没有改变,视中国为竞争对手,以霸凌方式对待包括香港在内的中国发展,实施“长臂管辖”,挥舞关税大棒,动辄对中国企业和个人进行制裁,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不得人心。商界对此应有清醒认识。

  看清美国“既要钱﹑更要命”本质

  立法会议员、民建联副主席陈恒镔有同样观点。他指出,中国强调“义利相兼”的互利共赢模式,与美国“独赢式”霸权思维形成强烈对比。他说,大国博弈下没有单纯商业行为,美国通过贸易战、技术封锁等手段对华施压,国际商业行为已与地缘政治高度绑定。当前国际形势下,香港应配合好国家对外战略,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在变局中开拓新机遇,同时警惕地缘政治风险。香港商界应秉持“爱国爱港”初心,将国家利益纳入商业决策,避免单纯追求经济利益。

  “面对大是大非,伟大的企业家更应该坚定勇敢地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大义。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是企业生存之本,如果看不清美国政客“既要钱、更要命”的本质,选择“跪低”,最终亦难保企业的长远利益。”

  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铮铮爱国者,从来不是冷血投机的逐利者。立法会议员陈祖恒表示,作为爱国爱港的工商界和企业家,一定要以更长线的眼光,通盘考虑国家的长远发展,透过配合和对接国家具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发展方向,才能在国家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体现互惠共赢。作出商业和市场决定前,必须看清和顾及大局,尤其是就涉及国家、经济和民生利益的基础建设作出长线投资或出售决定时,应该与相应的单位和持份者做好沟通。

  企业要有爱国之心与风骨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卢金荣指出,历史证明,国家强盛则商界兴旺,国家受压则企业受困,因此,我们要自觉将个人事业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在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背景下,正是我们展现民族气节与家国情怀的时刻。作为商界人士,不仅要以智慧与实力在市场竞争中立足,更要以爱国之心、民族之魂,有担当、有风骨地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维护国家利益,展现中国企业的责任与气度。

  香港中小企界别选委、万希泉鐘錶有限公司创办人兼主席沈慧林认为,中华商道五千年传承中,“以商济世”的精神始终贯穿其中。清末实业家以“实业救国”为号召,在民族危亡之际筑起工业根基;香港老字号商号在殖民统治下坚守汉字招牌,用贸易活动维系中华文化血脉。实践表明,民族情怀从来不是发展的束缚,而是打开全球市场的文化密码。香港商业史始终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香港青年创业者更应深悟:民族情怀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商业创新的源泉、风险博弈的底气、价值输出的支点。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中,坚守“国家利益高于商业利益”的原则,方能在人类文明史上镌刻属于这代人的创业史诗──这既是对五千年商道的当代传承,更是给新时代的铿锵答卷。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