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右下图:本届区议员们尽心尽力,为市民排忧解难。右上图: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赞扬本届区议员尽责履职。
【大公报讯】记者李慧妍报道:区议员一年工作报告上周公布,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日前在社交媒体发文,评价新一届区议会的表现“前所未有”,并以“四个第一次”概括其创新与进步。她特别赞扬新一届区议员们尽责履职的态度,更指议员工作的价值,并非单靠开会发言次数或处理个案量来衡量。为市民排忧解难,用诚心服务换来的信任,才更有意义。
助政府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
麦美娟表示,自己担任区议员达26年,见证过许多类型的议员。有些人勤勉尽责,深耕社区,但也有些人敷衍了事,甚至“躺平”。相比之下,新一届区议会的表现前所未有,有“四个第一次”,“第一次”引入履职监察制度,确保区议员尽责履职;“第一次”全体区议员出席率不低于80%,出席率更为历届之最;“第一次”全体区议员上任3个月内成立办事处,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0小时,包括至少4小时的非办公时间;及“第一次”全体区议员每年提交工作报告,系统化向社会汇报区议员的工作。每个“第一次”都是要回应市民对新时代区议员的期望,希望区议员能履职尽责,多接触市民,协助政府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更好为市民排忧解难。
针对部分人对区议员工作数据的关注,例如开会发言次数或处理个案数量的差异等,麦美娟表示,这些数字并非衡量区议员服务表现的唯一标准。由于各区的实际情况不同,如人口密度和居民需求的差异,会直接影响个案数量。此外,处理一宗复杂的邻里纠纷所需的精力,可能远超处理多宗简单咨询的工作量,而这些心血往往难以在数据中体现出来。她强调,区议员的核心任务在于能否充分反映地区意见,并推动议题的实质解决,而非能单纯以发言次数或时长作为绩效标准。
她举例说,今年曾与区议员及关爱队探访两个家庭,这些家庭因意外失去了经济支柱,陷入困境。正是当区议员透过地区网络及时联系到他们,比其他政府部门和慈善机构更快地提供帮助,协助他们申请社区基金和善款,以解燃眉之急。后续,议员们还作为桥梁,联系到更多社会有心人持续提供支援。她指出,这样的服务虽然在统计数字上只是“两个个案”,但其背后所凝聚的努力与意义,远非冰冷的数据所能呈现。
她亦提到曾与区议员和关爱队一起拜访东区长者家庭,发现有位长者在家中墙上标注的“紧急联络人”竟是当区区议员,而非其子女。麦美娟感慨,这组8位数电话号码背后,是区议员用真诚服务换来的珍贵信任,这才是最有意义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