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科大会于4月19日(周六)举办大中华区内首个“AI电影节”。左下图:郭毅可教授致辞,并分享AI对艺术科技发展的真知灼见。右下图:AI电影节吸引全球逾80个国家和地区700多部全AI生成的短片作品参展。
AI技术已在电影制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如《复仇者联盟》、《蜘蛛侠》及《哪咤之魔童降世2》等多部国内外大片,均有使用AI技术提升画面呈现及优化制作流程。为推动艺术科技发展,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于昨日举办大中华区首个完全利用AI技术创作的“AI电影节”,吸引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700多部全AI生成的短片作品,其中包括来自知名获奖导演、艾美奖提名编剧和业界翘楚与新进的手笔。35部入围影片将于本周六(4月19日)在科大校园放映,届时科大将公布最佳影片、最佳叙事及前沿奖三个奖项得主。\大公报记者 袁雅婷
作为大中华区内首个同类型比赛,科大 “AI电影节”(AIFF)于人工智能生成技术界别备受关注,是次活动的专业评审团队云集多名电影界重量级人物,包括以《魔戒》系列闻名、五次荣获奥斯卡奖的电影特效大师Richard Taylor;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院长曹颋教授;以及SIGGRAPH Asia 2025电脑动画节主席张汉宁。此外,活动亦荣获亚洲数字艺术展、史丹福AI微电影节2025,以及麻省理工学院的AI电影制作骇客松等伙伴的鼎力支持。
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郭毅可教授致辞表示,科大去年成立香港首个艺术与机器创造力学部,致力于培养能够在艺术创作中运用尖端技术的未来人才。这次科大在校园内举办首个大型AI电影节,不仅是科大推动艺术科技的重要里程碑,更可促进创意交流,激发关于艺术科技未来的讨论,支持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愿景。
未来推AI音乐节及戏剧节
郭毅可还指出,电影节展示了人工智能不仅能够思考推理,还能进行艺术创作,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除了AI电影节,科大亦打算在未来推出AI音乐节、AI戏剧节等一系列活动。
科大艺术与机器创造力学部署理主任傅红波教授感谢业界和学术界对活动的不懈支持,他希望透过举办AI电影节,集结来自不同背景的电影制作人、内容创作者和艺术家,营造一个协作环境,探索艺术科技的未来。
构建工业和艺术界良好生态
艺术与机器创造力学部助理教授饶安逸教授介绍电影节详情指,今次活动主题是AI赋能艺术,由AI赋能艺术家来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他们希望去征集全球的AI电影的投稿,并且去启发有深度的讨论,鼓励全球和当地的参与,一齐构建工业界和艺术界的良好生态。
饶教授亦表示,今次AI电影节反响热烈,共收到了来自82个国家地区的742份投稿,参加者有13岁的美国新泽西州的小女孩,到屡获大奖的电影制作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