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AI港人才1/理大杨红霞:邀各范畴专家加入 完善数据库让AI成为专业领域高手

2025-04-22 05:01:2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杨红霞相信,AI在未来会改变各行各业,她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参与,推动AI行业走向新阶段。\大公报记者麦润田摄

  编者按

  特区政府近年大力推行“抢人才”政策,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发展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新质生产力行业,其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如今,国家的AI人才数量已领先世界,根据近期发布的《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态势报告》,近五年中国高层次科技人才数量快速增长,从2020年的18805人增至2024年的32511人,占比从16.9%跃升至27.9%,跃居全球首位。美国智库研究指出,中国高校培养了全球近一半的顶尖AI研究人员,成为AI人才的最大出产国。

  香港高校亦不甘人后,凭借优质教育资源、“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等优势,于近两年网罗不少海内外的AI人才,共同建设香港的AI行业。他们当中不乏有“通义千问”AI前身─M6大模型的负责人、与Open AI团队合作过的微软公司首席研究员等。

  《大公报》于今日起推出《AI港人才》系列,特邀本港学界的AI专家,介绍其AI的前沿研究、展望香港AI的未来路向。相信这一场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将助力香港以崭新姿态,在全球AI浪潮中锚定新坐标。

  “目前的生成式AI,在大众领域方面表现得很好,但到一些医疗、製药等高精尖领域,就容易出现AI幻觉,原因是AI在学习时并没有相关的数据可参考。”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中,香港理工大学电子计算学系杨红霞教授正以独特的视角和崭新的技术路线推动AI的未来发展。

  杨红霞现在所负责的CO-GEN AI(Collaborative Generated AI)项目,正是希望在预训练阶段,邀请各领域专家加入,完善AI的数据库。这不仅挑战了传统中心化AI的局限,更为高精尖领域的突破提供了全新可能。

  “我相信AI在未来有可能会改变各行各业,所以我们应积极地拥抱它,让各行业的专家都可以往里面贡献一分力量。”杨红霞强调,所有人都需要做好准备,迎接AI时代。\大公报记者 汤嘉平

  去年入职理大的杨红霞教授,曾荣获沃森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雅虎首席科学家;2016年回国后加入阿里巴巴集团,担任阿里巴巴达摩院人工智能科学家兼总监,成为“通义千问”前身─M6大模型项目的带头人,亦在之后担任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兼任教授、美国字节跳动大语言模型负责人。有丰富“大厂”工作经验的她,却在此时选择来港发展,她将会给香港的AI行业,带来什么样的成绩呢?

  算力消耗更少 硬件兼容更大

  杨教授熟练地打开电脑给记者看,里面是关于CO-GEN AI项目的介绍,这也是她加入理大后,主力负责的项目之一。说到这个新的项目,杨教授表示,它将是一个去中心化的AI,相比现时中心化的AI,它消耗的算力更少、在硬件系统方面会更为兼容,以及在专业领域表现得更专业,减少输出错误答案的可能性。

  “AI大模型的产生,主要经过两个阶段,一个是training stage(预训练阶段),另一个是alignment stage(对齐阶段)。”问及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具体区别与概念,杨红霞科普道,预训练是AI大模型建设的核心阶段,该阶段将产出基础模型。惟该阶段最消耗算力,且跑算力的时间长、试错的机会少,故为保证流程顺畅,接触该阶段的各大厂核心团队人数也不会多。“不管是阿里位元组,还是Google、Meta、OpenAI,他们的(预训练)团队也只有二三十人,而这二三十人就是关键。”

  因此,这个阶段,是需要把所有数据和GPU资源放在同一个地方,去解决问题,这就是目前所有生成式AI,包括ChatGPT、DeepSeek的运作方式。然而,杨红霞表示,中心化AI的局限性在于,暂时做不到让公众参与进来,无法给AI投餵前沿的、网络中都难觅的专业知识。“现在预训练阶段是电脑专家去做的,但作为电脑专家,他只懂电脑,并不懂医疗、教育等很专业的领域。而AI需要新的数据,不然它只能学习现有的数据,它无法自己去创造新的知识点。”

  杨红霞目前的工作,就是致力打破这种局限。“我们现在就在做两件事。”杨红霞表示,第一件事是对AI大模型进行持续地预训练,让各领域专家把专业知识注入到模型中,进而得到各领域的大模型。

  项目已与多所医院展开合作

  在这件事上,杨红霞表示,理工大学内部已经有十个领域在接触该项目,即:城市能源、商业转化、智能制造机器人、智能临床推理、电网现代化、材料智能制造、教育、建筑工程与管理、类脑计算。同时,该项目亦与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所、浙江省肿瘤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展开合作。

  在得到各专业领域的大模型后,AI只需要直接学习这些大模型即可,不用再像中心化AI一样,去学习最原始的数据,这便是去中心化的AI,也就是杨红霞教授现在负责的CO-GEN AI。“打个比方,传统的中心化AI,就像是一个人包揽所有的家务来做;那CO-GEN AI就像是一家人分工合作,妈妈扫地、爸爸做饭、孩子整理书桌,最后一齐享受干净的房间和热乎的饭菜。”

  问及CO-GEN AI的落地计划,杨教授就表示,希望在未来一到三年,上述提到的十个参与领域都有非常突破性、革命性的进展。

  “我觉得生成式人工智能还真的只是刚刚开始,它是一个伟大的技术,但它一定得有一个巨大的产业去依托它,才能把它托起来。”杨红霞相信,AI在未来会改变各行各业,在这个历史性与革命性的时代浪潮中,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才参与进来,推动AI行业走向新阶段。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