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加强控烟力度,不少市民及团体表示欢迎。香港吸烟与健康委员会主席汤修齐指出,研究显示,吸烟愈不方便,戒烟意欲愈高,建议政府进一步将室外人烟稠密区域划为指定禁烟区;委员会欢迎政府有意在下一阶段,进一步在私人地方禁止管有电子烟。
民建联卫生事务发言人、立法会议员梁熙对政府将加码控烟表示支持,但边走边吸烟的相关规管未有纳入修例感到失望,期望政府应再三考虑禁止“火车头”。他又建议,政府可以考虑参考外国,以奖励鼓励烟民戒烟的做法,例如日本企业,非烟民员工可享额外的有薪假期,鼓励烟民戒烟以享有同等待遇;并参考新加坡向烟民提供个人化戒烟方案,并奖励成功戒烟者购物礼券。
立法会议员林顺潮亦建议政府重新考虑对“吸烟火车头”作出规管。他又表示,不少行人天桥因围封程度少于总面积50%,未达公众地方室内区域的要求定义,不属于禁烟区,希望可研究将有盖行人天桥直接划分作法定禁烟区。
团结香港基金医疗及社会创新研究主管周嘉俊对控烟十招表示欢迎,但对于扩大禁烟区的建议,考虑到执法难度,预料成效未必显著。他建议,政府可考虑参考日本及其他地方的做法,设指定吸烟区并于吸烟区外全面禁烟,相信此举更有助改变市民的吸烟习惯。他强调,政府应“软硬兼施”推行控烟策略,除了罚则及规管加“辣”外,亦应加强戒烟服务,考虑扩大针灸、家庭为本等有实证支持的戒烟服务,为烟民提供一条出路。
烟民忧误入禁烟区 吁加强标示
不过,有烟民认为禁烟范围划定复杂,担心误入禁烟区,希望加强标示;有报摊摊主则担心措施或打击生意,减少收入。报纸摊主黄先生表示,近年购买报纸杂志的人士大减,报摊生意十分依赖贩卖烟支、零食等物,而加味烟亦是十分受吸烟人士欢迎的品项,担心措施落实后出现市民“北上买烟”的情况,打击报摊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