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工联会促请政府适时参考各行业的失业率及工资调整情况,减缓外劳输入。
【大公报讯】记者伍轩沛报道:五一劳动节将至,劳工界早前联署发表“五一宣言”,要求加强劳工保障。政府近年透过“补充劳工优化计划”输入逾5.4万名外劳,当中包括逾两万名餐饮业从业员,引发业界关注。有餐饮业从业员向《大公报》反映,餐厅一半员工是外劳,自己亦怀疑因工资成本高而被辞退,打烂饭碗。工会肯定输入外劳在特定时期能满足劳动力市场需要,惟认为政府要适时检视各行业的失业率及工资调整情况,当行业人手逐渐充足,就应该立刻减缓外劳输入,确保本地就业优先。
26个职业类别可申请
香港劳动人口减少多年来困扰本地企业,2023年9月,政府透过补充劳工优化计划“解冻”26个职业类别及低技术职位输入外劳,自推出至去年9月底的一年间,总共输入了2.8万名外劳,平均每月2400人。优化计划截至今年3月底总共输入了逾5.4万名外劳,意味近期短短六个月内,又新增了2.6万名外劳,平均每月4400人,接近翻倍。
工联会理事长、立法会议员黄国接受《大公报》访问时表示,补充劳工优化计划输入的外劳中,超过两万人是加入到餐饮业中,占餐饮业工人总体数量10%。过去几个月,工会收到不少饮食业工友求助,反映雇主输入外劳后“唔够工开”,“有餐厅甚至一半人手都是外劳,有人亦被迫辞职。”他引述一名本地连锁餐厅工友称,自从公司输入外劳后,便将外劳长期顶替本地员工的更期,更将他从港岛分店调到上水店,该名工友最终因工作路程太远而辞职。
黄国肯定输入外劳计划在特定时期的成效,举例有段时间类似洗碗工等工种,高薪亦难以聘到人,外劳有助缓解请人压力,但现时外劳已影响本地劳工的工作,甚至打烂部分人的饭碗,故必须检讨计划,“对兼职散工而言,稳定而低薪的外劳,影响更大。”黄国指出,早前有连锁米线店透露,九间分店获准输入50名外劳,月薪13000元包食宿,餐厅已毋须再聘请兼职。
业界:人工支出可以少近半
任职厨房管理层的余先生说,其任职的餐厅有聘请外劳,尤其是在餐饮业旺季,要聘请数名外劳帮忙。他认为,适当加入外劳是好事,对劳动市场有帮助,但如今计划似乎对劳工市场构成负面影响。他解释,一个高级厨师月薪三万元起步,而外劳厨师只需万馀两万元,在全球经济下滑但香港租金及人工上升的环境下,部分小型餐厅雇主会设法裁员及聘请外劳,以减低成本求存,“对餐厅雇主而言,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一间餐厅要请10个员工,若五人是外劳,一个月就省下五万元成本,但这对本地员工就很残酷。”
黄国建议,政府应适时参考各行业的失业率以及工资调整情况,来增减外劳输入的数字,当行业人手有回升迹象,就立刻减缓外劳的输入。他又希望,政府能够在探讨外劳人手的问题时,多参考劳工界别意见,甚至能让劳工业界参与一份,更有效把握劳动市场的实际情况。
劳工处现正检讨“补充劳工优化计划”,包括涵盖范围、运作和实施安排;促进及确保本地工人优先就业的措施;保障输入劳工权益的措施;以及其他有关计划的规定及事项。政府表示,会充分考虑雇主组织及劳工团体等持份者的意见,从而拟定未来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