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左至右)茶餐厅受惠于内地旅客人潮,店员们忙个不停。\大公报记者蔡文豪摄;狗仔粉是香港经典小吃,食店亦提供各种本地小吃,旅客在细心挑选。\大公报记者蔡文豪摄;香港云集各地美食,泰式茶饮店吸引不少旅客尝味。\大公报记者蔡文豪摄
五一黄金周过去三日,香港迎来共约79.3万旅客,当中八成是内地旅客,共约67.6万人次。餐饮市场尤其火爆,茶餐厅、港式小食摊生意滔滔,有小红书网红推介的餐厅在非繁忙时段都排起人龙,有推车仔点心的中式酒楼指黄金周内地客增近三成。
获内地旅客青睐的餐厅普遍是提供港式特色美食,他们善用小红书、大众点评等应用程式,挑选网红餐厅,追求港味,不计较价钱平贵。有餐厅提前在社交平台推广,成功吸客,将人气变财气。有餐饮业人士表示,虽然港式美食受内地旅客追捧,但认为不同食肆应该各自发挥优势及强项,发挥香港多元美食文化的特色。\大公报记者 易晓彤 刘硕源
黄金周开展三日以来,累计共约79.3万旅客访港,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3%。内地旅客入境人次于首两日分别按年上升22%及39%,海外旅客升幅更显著,分别按年升56%及44%。
大公报记者昨日走访旺角和尖沙咀,大街小巷的餐厅人潮涌动,有不少旅客光顾,部分网红餐厅在非繁忙时间,食客亦络绎不绝。茶餐厅、冰室及香港街头小吃,备受旅客欢迎。
网红餐厅受内地客追捧
来自深圳的吴小姐已是第三次访港,她说,经常在小红书搜索网红美食,冰室和街头小吃是她的心头好。“深圳也有冰室,但香港的更有特色”,她说,如果有想去的热门网红餐厅,即使位置偏僻,都会愿意前往。她预计一天的餐饮人均消费约为500元,在选择餐厅时,她认为好吃、有港味是首要因素,“餐厅最好能保留港式传统风味,不过创新的也可以尝试。”
来自上海的程先生此次来香港游玩两天,把握机会打卡地道美食,他说,主要通过大众点评选择餐厅,偏爱烧鹅、叉烧等港味美食,还打算光顾茶餐厅和冰室。“上海也有米芝莲餐厅,来香港就没必要去了,还是体验本地特色更有意思”,他预计每日的饮食消费为200至300元。他说服务态度最重要,“服务态度好,食物哪怕一般,我也会吃得开心。”
即使不是网红餐厅,港式茶餐厅在今个黄金周也受惠于澎湃的内地旅客人潮。杭州旅客李小姐,在香港的美食探索之旅中,打卡了中式酒楼和冰室,“我一般先在小红书上做攻略,看到感兴趣的食物就去打卡。要是排队太长,就选附近人气旺、有当地人在吃的店。”她说,在香港的餐饮人均消费每餐约100至200元。
来自上海的侯小姐在香港的饮食选择也以本地特色为主,像菠萝包、咖喱牛腩都是她的心头好。她说,“找餐厅主要参考网上推荐,如小红书、OpenRice等,看到大家拍的照片和大量评价,心里就有底了。”她说不局限于光顾港式餐厅,像一兰拉面这种外来知名品牌,由于在内地未有分店,她打算趁这次来港旅游时去尝试。她表示,此次来港三天,饮食方面的人均总花费约1000元,“好吃是最重要的”。
综合多位内地旅客意见,在网上获推介、有港味特色是他们选择光顾餐厅的两大考虑因素。位于旺角的旺记冰室,晚市期间食客络绎不绝。负责人张小姐向《大公报》表示,餐厅平时有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做推广,因此吸引不少游客光顾,占八成以上。今个黄金周生意较平时升约一成。她说,现时餐厅内的菜品比较固定,未来都会考虑增加更多港式餐品,将人气变财气。
旺角伦敦大酒楼副总经理苏万诚向《大公报》表示,店内仍有手推点心车,这种传统中式酒楼的特色,广受市民及旅客欢迎,旅客多为即场到店而非订位。今个黄金周旅客较平时增近三成,周六的生意较上周同期增一成。
业界:食物要多元化有特色
叙福楼集团主席、优质旅游服务协会主席黄杰龙向《大公报》表示,五一假期餐饮业的生意远胜刚过去的复活节假期,市面重现热闹气氛,旺角尖沙咀等旅游区尤其畅旺。近年“香港特色”餐饮成内地社交平台热词,对于是否应追逐这一潮流,他认为顾客的需求有潮流变化,但是不能全香港做同一件事,不同食肆应该各自发挥优势及强项,发挥香港多元美食文化的特色。
黄杰龙说,基于现时的全球经济环境消费相对疲弱,大部分旅客会选择性价比高的本地特色小食、餐厅,但优质的高端餐厅仍有市场。他认为,米芝莲餐厅只是其中一种品牌建立的方式,类似方法不只一种,例如内地近年非常流行的大众点评及黑珍珠等,也有类似的效果,另外有些餐厅注重口碑,关键是要提高服务及出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