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西医协作服务-呼吸科先导项目
医院管理局的中西医协作服务,截至今年第一季涵盖指定病种增至六个,包括呼吸科治疗。灵实医院于去年4月率先开展呼吸科治疗先导项目,由中西医团队为病人制定治疗方案,共同巡房和会诊,截至今年3月,120名病人参与接受治疗。有支气管扩张病人接受中医治疗后,痰量减少,睡眠情况改善。
医院管理局期望,中西医协作可涵盖更多中医优势病种,期望从住院服务拓展到门诊。\大公报记者 刘硕源
医管局中西医协作服务于2023年初常规化,为配合施政报告提出加强中西医协作服务,由2023年下半年起,分阶段扩展至更多的中医优势病种。截至今年第一季,中西医协作服务已扩展到26间公立医院、65个指定服务点,涵盖病种由原先的三个增至六个,除了三个常规化病种,涵盖中风治疗、肌肉及骨骼痛症治疗、癌症纾缓治疗,新增三个先导项目病种,涵盖呼吸科治疗、癌症治疗、膝骨关节炎治疗。
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中医)黄巧云表示,人口老化是本港的重大挑战,中西医协作聚焦慢性病、退化性疾病及癌症治疗,旨在提升患者生存品质,构建具国际竞争力的特色医疗模式。
呼吸科治疗先导计划于2024年4月在灵实医院启动,18岁以上的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可经中西医团队评估后自愿参与,每次中医治疗收费120元。
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120人参与
灵实医院副医院行政总监、内科部门主管黄慧贤医生表示,截至今年3月,约有120名患者参与,患者年龄38至96岁,平均年龄75岁,其中65%人患慢性阻塞性肺病。
临床数据显示,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咳嗽、睡眠、胃口等症状显著改善,部分患者因西药副作用引发的肠胃不适症状,亦于服用中药后得以缓解。
灵实香港中文大学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西贡区)注册中医师田晶表示,其中一名65岁、支气管扩张的女患者因肺炎入院,她有大量黄浓痰,接受抗生素治疗后,痰量虽然减少,但持续不适,服用安眠药但都睡不好。中西医团队评估后介入治疗,中医辨证她是“肝弱脾虚、气血不足”,便对其采用健脾益气、疏肝解鬱的中药治疗,她服中药后,痰量明显减少,脾胃功能与睡眠品质改善,不久便康复出院。
田晶表示,中医在住院患者治疗具有“辨证论治”的优势,可通过中药、针灸缓解气喘、胸闷等症状,亦能减轻西药引发的肠胃不适,与西医有效互补。
打造国际认可中西医协作典范
黄巧云表示,中西医协作的核心支柱包括病人安全、临床管制、循证为本、协作模式及病历共享。其中,由中西医专家、药理学家组成的独立小组,制定用药指引,确保了中西药协用的安全,强调中西医协作并非简单叠加治疗,而是通过共同诊疗、病历共用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中西医协作呼吸科治疗先导计划目前已由灵实医院,扩展至九龙医院、律敦治医院、葛量洪医院共四间医院。黄巧云说,将探索更多中医优势病种,如老年退化性疾病,并推动服务向门诊。医管局期望通过深化与大湾区合作、完善科研数据支撑,将香港打造成国际认可的中西医协作典范,将相关经验向全球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