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黄金周启示 接待篇/加强交通配套 善用科技提升接待力

2025-05-06 05:01:3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旅游业界认为,香港有能力迎接更多旅客,建议加强交通配套,提升接待能力。\大公报记者林良坚摄

  今年五一黄金周,香港迎来了久违的满街旅客,截至昨晚9时,五日累计约109.2万人次旅客访港,按年升近21%。然而,关口及多个热门景点的接待配套一度濒临崩溃,影响旅客体验,本港接待能力备受关注。

  旅游业界和立法会议员分析认为,访港旅客增加可见本港旅游魅力不减,香港有能力接待更多旅客,建议加强交通等硬件配套,亦要善用科技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加强接待能力,同时可开拓更多新旅游景点,推出不同的旅游产品,分散人流,令旅客有更多体验。\大公报记者 伍轩沛 易晓彤

  入境处数字显示,昨日截至晚上9时,共有10.4万人次旅客访港,当中内地旅客约有8.1万人次。黄金周五天的内地访港旅客人数都多于去年同期,五日合共有约91.3万人次,按年升近19.2%。

  黄金周旅客数量节节上升,但接待能力备受关注:落马洲关口5月2日发生网络瘫痪,大批旅客无法启动二维码出闸,被迫滞留闸口;多个热门景点的交通配套濒临崩溃,往返山顶广场的缆车站及巴士站、昂坪缆车站等,连日大排长龙,影响旅客体验。内地社交平台小红书上纷纷出现“劝退文”,表示来香港旅游排队太夸张,更劝网民“下次不要来了。”

  优化打卡点周边环境 不影响居民生活

  职业训练局酒店及旅游学院课程总监黄家荣接受《大公报》访问时指出,香港地方细、景点集中,导致部分热门景点几乎都处于极度爆满情况,影响旅客体验,而近年大批旅客涌现非景点地区打卡,对当区居民造成一定影响,若香港希望发展无处不旅游,政府应开发或加强宣传更多不同地区的景点,分流旅客。

  政府致力开拓更多客源,黄家荣认为,政府需要思考如何改善旅游配套,在增加景点分流旅客的同时,还需提升热门景点的交通配套,新推景点要做好交通规划,增加承载力。

  民建联民政及文化体育事务发言人、立法会议员郑泳舜向《大公报》表示,得益于香港在过去大半年积极进行盛事经济宣传,黄金周期间更是举办了众多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尽管旅客数量骤增,但香港整体接待能力仍在可接受范围内。

  郑泳舜说,相关部门前期已做了大量铺垫工作,如黄金周期间麦理浩径的小巴、巴士等交通配套做得比较充足,但香港的运力可再提升,包括各口岸的出入境安排。他认为可借鉴科技手段,完善信息发布机制,如提前告知旅客景点排队时间、各景点人流情况等,方便旅客提前做好行程规划,提升整体旅游体验。

  郑泳舜表示,现时很多旅客喜欢深度游,如上环的一些打卡位旅客有所增加,应优化周边配套环境,既不影响居民,又能打造更好的旅客打卡点。他又期望政府加大新景点的开发力度,配合多元的旅游产品,既要保留传统的购物、饮食等旅游项目,又能为旅客提供全新的旅游体验。

  建议政府推旅游APP 可提前预约

  “A4联盟”立法会议员杨永杰向《大公报》表示,香港的承载力并无问题,关键是要做好管理,政府部门需更灵活应变,要有应变小组做好人流管理、排队规划和交通安排。

  杨永杰说,在18区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热点,将有助分散旅客流量,减轻热门景点的压力,建议政府可搭建官方旅游平台或APP,整合旅游资讯,引导旅客合理规划行程,分散人流。他又认为,政府要掌握舆情,利用AI监测小红书等平台的热点,掌握旅客喜好趋势,提前做好准备。

  香港旅游促进会总干事崔定邦向《大公报》表示,为迎接更多的旅客,业界和相关部门要做好统筹,优化交通配套,如景点往返的交通。他又认为景点的排队方式可全面电子化,让旅客在手机上提前预约时间,毋须现场排队,提升旅游体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