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小型填海工程拆墙松绑 指引数月内完成 保护海港修订案三读通过

2025-05-08 05:01:2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保护海港(修订)条例草案》昨日在立法会三读通过。

  【大公报讯】记者郑文迪报道:立法会昨日三读通过《保护海港(修订)条例草案》,强化大型填海工程规管,同时简化为改善维港而进行的小规模填海工程机制。发展局局长甯汉豪表示,政府正准备相关行政指引,会在未来几个月内完成,重申修例获通过后,填海工程仍须经过严谨的法定程序。多名议员认为,修例能释放维港活力。海滨事务委员会主席何文尧向大公报表示,相信修例可为优化海滨设施提供更多可能性,拟议的红磡海滨发展能受惠。

  海滨设施有更多可能性

  修例为小型填海工程拆墙松绑,填海面积不超过0.8公顷的海滨长廊、行人板道、单车径等14项改善海港的小型填海工程,以及填海面积不得超过3公顷、填海预计不超过7年的非永久填海工程,可获财政司司长予以豁免。大型填海则仍受严谨规限,项目倡议人须就工程是否符合凌驾性公众需要,提交报告并让公众提出意见,之后呈交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裁定。

  法案委员会主席谢伟铨表示,维港拥有世界级景观,亦是香港市民共享的珍贵自然遗产,但现行条例自1997年实施以来,实际操作中有不少争议,亦令市民享用海滨的条件大受影响。他支持修例豁免改善海港的公共设施,并由财政司司长把关,体现“该严则严、应简则简”的务实精神。

  经民联议员卢伟国表示,目前要推翻“不准填海推定”门槛相当高,是“无差别和一刀切”,虽然建造行人板道可让市民享受海滨,但须经繁复程序甚至面对司法覆核风险,窒碍许多改善海港项目。修例拆墙松绑,有助打造更有吸引力和畅达维港。

  工联会议员邓家彪认为,应善用海港发挥维港最大价值和商业效益,举例观塘和启德之间的水体有潜力发展水上运动,价值媲美沙田城门河,相信修订后有更大空间增加设施。

  民建联议员李慧琼希望,政府加快考虑连贯九龙新海滨,或建车路接驳观塘与启德,便利当区市民,并借启德体育园落成契机,增加历史展览、艺术装置等,发展成旅游景点。

  甯汉豪表示,修例令当局在贯通海滨及提升海港的功能时,有更大灵活性。她强调,修例后市民若不满行政当局的决定,仍可提出司法覆核,因此有关修例不单无减损法院的权威,反而加强规管大型填海工程的制度。

  海滨事务委员会主席何文尧向《大公报》表示,在现行《保护海港条例》下,推展优化海滨项目“费时费力”,举例东廊行人板道建设历时逾十年,部分倡议更是胎死腹中。他透露,部分曾与海滨事务委员会接触的私人倡议项目,修例后可行性更大;他又提到,拟议的红磡海滨发展提到加强红磡与尖东的路面行人连接,相信亦能受惠于修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