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有法可依/规管网约车平台 年内订框架

2025-05-08 05:01:3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特区政府早前表示,今年内会就立法规管网约车平台订立框架,运输署正检视个人化点对点交通服务的供求情况。有的士业界人士认为,目前的士牌价已接近见底,相信只要规管政策出炉后,的士牌价将会反弹。

  智慧出行联合商会主席、香港的士小巴商总会会长周国强质疑,网约白牌车违法经营,是打击的士行业和牌价的重要原因之一,政府早前承诺今年内立法规管网约车平台,估计年底制订规管框架。他相信,只要规管政策出炉后,的士牌价将会“回春”反弹。

  有的士业界人士坦言,担心香港的士牌价继续跌,变成深圳的士牌翻版,甚至期望政府可以动用公帑,回收市面的士牌。立法会议员张欣宇认为,牌价波动纯属私人投资,市民不会受牌价高低影响,政府没理由以公帑回购。

  翻查资料,一河之隔的深圳市,1984年只有超过1000架的士,至1988年初,增至2285个的士牌,并由政府审批发放,不设使用限期。至1988年九月,深圳市改为参照香港,用“限批限量、价高者得”方式拍卖的士牌,之后随着深圳市经济起飞,加推更多的士牌,令牌价一度被炒上逾百万元(人民币),但至2021年起,政府改为无偿批出的士牌,令其炒卖价值不再。\大公报记者 赖振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