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港区全国人大代表调研组昨日早上前往潮州棋盘生态茶园,学习当地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右图:调研组到访潮绣艺术馆,了解潮绣历史与概况。\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黄艾力摄
【大公报讯】十四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专题调研组11日在潮州展开专题调研,行程包括到凤凰镇棋盘生态茶园、大庵古茶树园、潮绣艺术馆等考察。多位港区全国人大代表访问时表示,当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育和传承工作十分成功,值得香港借鉴,例如将更多本地非遗元素融入各类型盛事等,并认为产业是非遗文化传承的最好延伸;并建议香港积极向世界弘扬我国的茶文化,与内地企业携手将中国茶企併船出海。
功夫茶潮绣等推广有道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慧琼表示,潮州当地的功夫茶、潮绣、英歌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民心,更结合相关产业进行推广、设立博物馆、安排艺团到各地表演等,可说是保育非遗的典范。她指出,保育非遗是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途径,特区政府近年正积极推动有关工作,包括于下月举行首届“香港非遗月”等。香港正发展盛事经济,李慧琼建议,特区政府可探讨在不同盛事中加入更多本地非遗元素,增加吸引力。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黄冰芬表示,潮绣工艺精湛、风格独特,既能够制作婚服、礼服,也能创作出高端艺术品,认为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可透过设立潮绣馆,协助潮绣“走出去”,与不同国际品牌展开合作,将潮绣元素融入全球衣裳、箱包、配饰,以及家居饰品等。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凌友诗表示,她留意到潮绣博物馆有两幅巨幅刺绣作品“大壑腾云”及“阿房宫”均超过三米宽两米长。据博物馆老板蔡先生指出,绣出这大幅作品需要组织10多位领班,每位领班带领10多位绣工,众志成城耗时超过3年才能完成。“我细观当中一针一线,突然心生极大感动。一个人会组织那么多绣工来绣两幅这样的巨作,旨在为了给国家民族留下重要的珍宝,为伟大的潮绣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沈豪杰表示,香港本地有很多独特的非遗,而自己身为新界原居民,都以本地有元朗天后宝诞会景巡游、制作鸡屎藤茶粿等非遗而自豪。他认为,国家地大物博,珍贵的非遗多不胜数,相关保育和传承的方式十分值得香港借鉴,香港可在这方面多与内地交流合作。
倡与内地茶企併船出海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楼家强表示,潮州的非遗功夫茶融合历史、技艺、礼仪,既是潮州人日常生活的缩影,也是中华茶道的瑰宝。
楼家强认为,香港应更好发挥自身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定位,将功夫茶等中国饮茶文化向全世界弘扬,让更多海内外人士不只喜欢饮茶,更识茶,懂品茶,将非遗传承与产业发展相互结合,可相得益彰。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杨德斌表示,潮州的茶企对茶叶的培植相当成功,口感怡人,譬如俗称“鸭屎香”的当地一种凤凰单丛近年大受欢迎。他认为,正如香港不产葡萄酒,也能发展成为亚洲葡萄酒枢纽,纵使香港不产茶,也可发挥自身优势,向国际弘扬功夫茶等中国饮茶文化,与内地茶企併船出海。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朱立威表示,产业是非遗文化传承的最好延伸,认为香港可与内地探讨合作发展茶叶相关认证和评级标准等,便利国际市场熟悉、了解中国产茶的高质素及多元口味,有助更好建立品牌形象,将中国的茶叶及相关非遗文化进一步拓展全球。\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 黄子晋潮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