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杨冬表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科技正为海事航运业带来革命性变革。
【大公报讯】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海事数据与可持续发展中心研究团队应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开发出多项创新工具,包括以创新技术估算本港船舶避风泊位供求,不但为政府及海事航运业提供创新管理方案,更有助行业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理大物流及航运学系副系主任、副教授兼海事数据与可持续发展中心总监杨冬教授带领的团队,与香港海事处合作开发的创新技术,利用无人机航拍本地船只影像,结合电脑图像视觉演算法,自动识别及分类船只,识别成功率高达98.6%。这新技术已被用于预测2022至2035年间本地船舶避风泊位的供求情况,以优化港口泊位管理设计方案。
此外,研究团队与清华大学团队联手,以大数据分析算法处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开发出可实时计算港口挤塞指数、连通性指数及装卸效率等关键指标的航运监管平台,大幅拓展了海事大数据的应用场景,为海事营运分析及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为提高香港水域渔船的管理效率,研究团队亦应用崭新的轨迹特征工程方法,结合半监督式机器学习结构,开发出基于船舶轨迹的渔船行为模式识别模型,可有效识别渔船的异常行为,识别准确率高达90%,提升打击非法捕鱼行为的效率。
杨冬教授表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科技正为海事航运业带来革命性变革。这些创新评估及监测工具结合了航运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最新科技,有助推动海事智能化发展,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