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讯】记者古倬勳报道:消委会日前联同渔护署透过问卷方式向注册兽医了解网购宠物情况及相关风险,发现网上的动物销售及繁殖广告或涉钓鱼诈骗,不法分子会利用假账户,令买家难以追查真实身份,当中亦可能涉金钱交易,网购猫狗健康状况欠佳的比例亦明显高于实体宠物店出售的猫狗。
渔护署首席兽医师杨莉昨日在一电台节目表示,因应网购宠物可能涉及钓鱼诈骗,渔护署设立专责调查小组,检视网上的动物销售及繁殖广告,同时处理相关投诉,发现部分情况与其他类型的网骗很相似,不法分子透过利用假账户或即时软件的高度匿名,导致买家难以追查真正身份,他们亦可能利诱奖赏令市民领养动物,牵涉金钱交易。
杨莉指出,宠物店可在网上卖广告,但售卖宠物时需出示动物的实体,且要在其获发牌照的实际处所进行;如卖家的宠物属于自家繁殖,署方会根据繁殖场的宠物数量而发出“A牌”或者“B牌”,如果市民不肯定相关牌照是否有效,可以致电渔护署热线核实;合法来源的宠物包括入口或者本地繁殖,如果卖家指称狗隻是入口,必须提供相关入口证,若报称是本地繁殖,就应该提供由渔护署加签的俗称“黄纸”的狗隻繁育者声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