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与祖国同行 港商故事/曹光彪率先内地设厂 支持改革开放 “对国家有利,亏掉投资也值得”

2025-05-21 05:01:2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1978年,曹光彪主动向中央提出在内地设厂,并引入先进的毛纺设备和技术。中图:曹光彪曾表示:“只要对国家有利,哪怕亏掉投资也值得做。”右图:曹光彪多次为内地科技及教育捐出巨款,临终前更把名下全部财产捐赠给清华大学。

  “只要对国家有利,哪怕亏掉投资也值得做。”这是著名爱国企业家、永新集团创办人曹光彪数十载商海浮沉的心声,也道尽了他的家国情怀。

  港澳工商界和企业家素有爱国爱港、爱国爱澳光荣传统,每逢重要关头都挺身而出为国担当、为国分忧。曹光彪一生爱国爱港,不仅在抗美援朝时期,义不容辞为国家输送急需医疗物资,改革开放伊始,更是首位赴内地投资设厂的港商,以实际行动支持祖国建设。\大公报记者 刘远

  曹光彪1920年出生于上海,祖籍宁波市鄞州区下应镇曹隘村。小时候每天放学后便到父亲开设的呢绒店学做生意,17岁时因母亲去世、父亲多病,店里的生意不景气,被迫中途退学,开始帮手打理生意。抗战胜利后,曹光彪生意越做越大,生产的精纺毛织物畅销全国各地。

突破禁运 支援抗美援朝

  在上海经商时,曹光彪曾聘用犹太难民担任销售员,并与他们结下深厚情谊,这个特殊的人脉网络,也成为后来突破港英当局禁运的关键。1950年,曹光彪来到香港在中环开设贸易公司,主要从事进出口生意。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联系到这些犹太故交,恳请他们帮忙收集祖国急需要的物资。

  “药品、五金、工具……当时什么都缺,什么都买不到。”曹光彪幼子曹其东回忆道。通过前犹太雇员,曹光彪采购到药品、五金等紧缺物资,并突破封锁输入内地,为抗美援朝战争和新中国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战争结束后,曹光彪在1954年开办了太平毛纺厂,成立东亚太平毛纺厂,身为老板事事亲力亲为,亲自当“推销员”,成功打通欧洲市场。他随后在1964年成立永新企业有限公司,数年内先后收购11家针织厂,成立南洋针织成衣制造公司,在毛里求斯、葡萄牙、南非、印度等地投资设厂,一手创立其毛纺王国。

1978年珠海建厂引进新技术

  曹光彪在百年人生中经历了风风雨雨,但最让他引以为傲的还是中国改革开放时,致函中央请求在内地设厂一事。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之前,他便主动向中央提出,希望支持他在内地设厂,引入先进的毛纺设备和技术,为“中国人也能穿上好衣服”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曹光彪的建议得到了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重视和支持。1978年,曹光彪斥资数百万港元在广东省珠海市成立了“香洲毛纺厂”,开创“来料加工”和“补偿贸易”先河。

  当时的投资环境并不明朗,不仅内地未有明确法规,外资亦在观望,长子曹其镛更反对这“冒进的举措”,然而曹光彪力排众议,直言“必须得做,哪怕亏掉投资也值得做,因为这对国家发展有用。”事实证明了他的眼光,香洲毛纺厂仅用两年便收回成本,更成功吸引许多中外合资企业赴内地设厂。随后,曹光彪在内地陆续投资超过60个项目,涉及纺织、电子、化工等产业。

  2021年3月12日,曹光彪在香港港安医院离世,享年101岁。其子曹其镛、曹其东讲述他的百年人生时表示:“父亲人生百年,做了许多爱国、为国、强国的大事和好事,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