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警方推出“小型无人机行动调配”先导计划,利用无人机作自动化及恒常化的反罪恶高空巡逻。;右图:先导计划为期3个月,首阶段将在边界警区和西九龙总区进行。
警方推出“小型无人机行动调配”先导计划,利用无人机作自动化及恒常化的反罪恶高空巡逻,首阶段将在边界警区和西九龙总区进行,为期三个月,计划于本周五(23日)正式展开。在先导计划完成后,警方将对计划和系统进行优化,并扩大试行范围,第二阶段将计划于中环山顶区及离岛长洲分区,推行自动化无人机库系统。\大公报记者 叶浩源(文、图、摄录) 融媒组(制作)
大型活动科重点及搜查组警司高仲英在“小型无人机行动调配”简介会上表示,先导计划的目的旨在善用科技推行数码警政,利用科技、简化流程等,更灵活调配前线人员工作,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表示,“透过扩展小型无人机恒常化应用到不同的日常警务工作中,包括使用自动化无人机库制定飞行计划,于边境试用,自动执行飞行任务,以提升巡逻效率;以及利用无人机于市区作反罪恶高空巡逻,以加强防罪、灭罪,和确保公共安全及公共安秩序的行动效能。”
严格遵守私隐公署建议
大型活动科重点及搜查组总督察罗海明介绍先导计划下无人机的具体操作,其中无人机在边界警区是采用自动化无人机库系统,通过智慧规划飞行路径,实现自动巡防作业,按预设范围执行巡逻任务。而在西九龙总区,人员会以人手操作无人机来执行高空巡逻任务,为消除或减低无人机飞行时可能会对个人私隐侵犯的疑虑,警方会严格遵守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就无人机使用的建议,包括日常巡逻以即时监察为主,除非基于具体案件的侦查取证需要,否则仅针对公共区域进行巡逻及监察,不涉及建筑物内部等私人空间;制定内部守则规管飞行任务,是否需要录影,以及如何处理收集到的录像;小心策划飞行路线,避免不必要飞近公众及民居。
预发通知 执飞时闪红蓝灯
警方指出,在使用警察无人机在市区巡逻前,会事先提前至少一星期发出预告通知,并在警察无人机巡逻区域设置告示,明确标示该共众场所正有警察无人机在执勤中。同时,警察遥控驾驶员亦会在“起飞区”竖立告示,以识别警察身份。无人机在进行任务时,会用上红蓝闪灯作显示。所有警察无人机均有贴上用以识别的反光贴“拉花”标志。无人机配备热成像、夜视镜等配备,将来或引入人工智能识别功能,例如辨识物别、统计人流车流等。未来希望每个警区,都能够设置自动化无人机库系统。
对于无人机的飞行安全,警队已有一套全面及严格的内部操作指引,为操作自动化无人机库系统提供清晰及严谨的监督规范。为进一步提升安全及系数以及应对突发情况,警用无人机会在有需要时配备“无人驾驶航空器降落伞系统”,该系统能在无人机发生故障时自动启动,有效减缓坠落冲击力,为地面人员及市民提供充分的避险反应时间,最大限度降低对人员、财物及无人机本身的损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