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专家之言/工会:设备老化 应急机制须优化

2025-05-23 05:01:3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将军澳綫停驶期间,港铁站内有大量消防、救护人员待命。消防处昨晚表示,事故中没有人受伤,会继续联同港铁了解事故原因。

  香港铁路专业人员工会主席林伟强向《大公报》表示,昨天的铁路故障暴露出设备维护、应急处理及复原能力的问题。他指出,故障初步怀疑由架空天线故障引发,而这类问题与设备长期老化密切相关,“如果要维修(天线)最少两、三个小时,之前也试过,差不多两、三年便有一次。”他又指户外设备受天气影响大,隧道内亦会面临杂物干扰风险,但部分电缆使用年限已超标,维修次数需作提升。

  增自动化指引设备

  林伟强同时指出,车站前线人员严重不足,“每个车站的职员面对数千乘客根本无法应对,临时指示牌亦缺乏,乘客只能等待。”他又指,港铁与外部运输机构的协调机制形同虚设,繁忙时段旅游巴、巴士全数出勤,应急预留车辆为零,导致接驳服务出现瘫痪。

  维修团队的响应效率亦受质疑。据了解,相关专业维修组并非24小时待命,如昨天需要的架空天线维修小组,故障发生后需电话召回相关的职员,需要维修的时间将更长。

  林伟强又指每条路线虽有两、三名维修员工当值,惟在负责多条路轨检修的情况下,应急时只能从其他组别临时调配,专业性难以保障。林伟强更指,该类“临时凑人”模式在多年历史故障中反复出现,暴露出应急机制欠系统性。

  对于应急资源投入的争议,林伟强认为现状确是存在两难:“养定专职应急队伍确实增加成本,但频繁故障对通勤和经济的影响更难以估计。”他建议,港铁应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常态化应急预算,并与有关运输公司签订预留车辆协议,及为车站配备更多自动化指引设备。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