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留学香港1/吸引留学生 学者倡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2025-05-24 05:01:2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香港发挥高质教育优势,全力打造“留学香港”品牌,向国际专上教育枢纽迈进。

  香港特区政府全力推进国际专上教育枢纽建设,培育未来人才打造“留学香港”品牌。海外学生挑选升学地点时会考虑多项因素,像美国刚发生哈佛大学被禁收海外学生事件,凸显稳定的政治与社会环境对留学生的重要性。香港在这方面较世界大多数地区都有优势。加上香港学术地位受到世界认可,国际高等教育资讯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QS)早前公布的“世界大学排名2025”,本港五所大学列入世界百强。

  立法会议员、岭南大学协理副校长(大学拓展及对外事务)刘智鹏接受《大公报》访问时表示,本港要抓住时机,打造“留学香港”品牌,在此过程中需解决招生市场拓展、教育资源及竞争等问题,突出自身性价比优势,并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吸引人才来港扎根。\大公报记者 余风

  目前“留学香港”品牌建设已取得显著进展。刘智鹏指出,多所大学及私立院校积极响应政策,扩大非本地生招生规模,由以往非本地生学额只占20%,近期上升至40%。尽管部分学校因自身策略选择分阶段推进,但整体招生数量呈上升趋势。

  在奖学金方面,刘智鹏又指政府和院校加大投入力度,尤其针对“一带一路”国家经济条件欠佳的学生提供有力支持,吸引更多优秀学子来港求学,进一步丰富香港高校的生源结构。同时,教育局官员和大学代表活跃于国际教育展等活动,积极展示香港高等教育的独特魅力,提升香港高等教育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争取东南亚学生来港

  然而,建设“留学香港”品牌仍面对不少挑战,刘智鹏指从招生市场来看,北美、英联邦国家学生来港积极性不高,而潜力较大的东盟、南亚等地市场,开发成果也不尽如人意。他以马来西亚为例,当地有大量华侨,不少属中产以上,“有些家庭经济条件优越,他们的孩子都有升学需求。当地虽有不少大学,但公立大学主要招收本地人,因此马来西亚的华人子女升学,大多选择前往新加坡,甚至欧美留学。”他认为,“是否可以聚焦这类学生,吸引他们来港?他们有支付学费的能力,这其实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刘智鹏认为,当局可着重在这些地区推广香港的高等教育。东南亚,特别是马来西亚等国家,华人众多,华人子弟大多会说广东话或普通话,且懂英语,完全符合香港国际大都市的要求,“这应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刘智鹏提到,教育资源紧张也是一个问题,本港大学的体量较小,课室和宿舍不足,成为制约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的瓶颈。与欧美教育强国相比,香港在吸引国际学生方面面临较大竞争压力,单纯提高学费并非解决之道,如何突出自身性价比优势并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成为关键问题。

  增加校园配套 强化师资队伍

  刘智鹏建议在土地利用方面,大学可通过提高建筑物地积比率、合理开发周边未开发土地,或在北部都会区布局分校等方式,有效缓解空间不足问题。随着学生数量增加,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他指香港凭借“一国两制”下的学术自由体制及良好薪资待遇,已吸引不少海归学者,未来还需持续发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完善留学服务也是重中之重,为非本地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便利安排,既能增强对“一带一路”及东南亚国家学生的吸引力,也有助于提升香港高等教育的国际口碑。

  “留学香港”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既充满机遇,也面临挑战。通过特区政府、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合理解决现存问题,香港有望在国际教育舞台上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专上教育枢纽,为香港乃至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