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包房”生产的面包和唐饼全部不含猪油,所有原材料均须经教会审批。右图:冰室“包房”获清真认证。
本港今年首五个月,来自中东及东南亚穆斯林旅客,累计超过36万人次。香港旅游发展局表示,正在透过认证、教育和宣传三大策略,打造香港成为穆斯林友善旅游目的地,包括与香港回教信托基金总会合作,鼓励餐厅参与清真认证。食肆设立中央厨房专门制作不含猪油的清真港式面包,供应至其集团旗下的冰室,让穆斯林旅客感受“原来菠萝包是这种滋味”。\大公报记者 赖振雄
全球有约20亿伊斯兰教徒,近年香港积极开拓穆斯林客源市场,包括中东的海湾合作地区国家,六个成员国(即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以及东南亚的印尼和马来西亚。
推线上教程 助业界接待
穆斯林旅游推广机构新月评等,上月公布《全球穆斯林旅游指数》,香港在穆斯林友善旅游目的地(非伊斯兰合作组织)的排名首次跻身三甲,并获选最具潜力的穆斯林友善旅游目的地。
“虽然我们已踏出一大步,但未来仍需与各界紧密合作,打造香港成为穆斯林旅客的首选目的地。”香港旅游发展局副总干事叶贞德表示,旅发局透过认证、教育和宣传三大策略,推动业界提升穆斯林旅游配套。
叶贞德指出,上月底已推出《接待穆斯林旅客的小知识》线上培训材料,透过短片及资讯图表等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穆斯林的礼仪、饮食规范、祷告仪式、服饰要求及节庆活动等,旨在加强业界对穆斯林文化的认识,更好地掌握相关客群的需求。
简文涤是一名穆斯林,从事饮食业多年,一直希望突破这道美食鸿沟。他表示,十年前已经设立中央厨房,专门制作不含猪油及防腐剂的清真港式面包,供应至其集团旗下的冰室,并成功获得香港回教信托基金总会的清真认证。
打破旧思维 开拓新客源
今年初,简文涤再下一城,在新开张的尖沙咀分店内设立“包房”,同样获基金总会认证,接获附近九龙清真寺暨伊斯兰中心等的订单,也有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等地的旅行团慕名光顾,让本地美食得以发扬光大,“我真心想推广菠萝包,它的制作技艺是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本港完成“清真认证”的餐厅数目持续增加,由去年初约100间,增加至目前约190间,亦有逾60间酒店、景点及会展场地,获得“新月评等”穆斯林友善评级。
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回复《大公报》查询时表示,取得“清真认证”,餐厅从食材、厨房设备、烹饪过程到服务,也经过严格的清真验证,确保完全符合伊斯兰教规,对于中式酒楼或老店,要取得“清真认证”并不容易,因要增购独立的厨具,就连雪柜也要另购,不可以冷藏猪肉,所以部分食肆会选择取得“清真友善”,代表餐厅有提供清真食品的选项,并在食材和厨房设备上做出区隔。
“其实没有难或不难,只有想做或不想做。”黄家和认为,特区政府积极开拓穆斯林客源市场,当前市道增加收入,必须改变旧有思维,取得“清真认证”是其中一个开拓新客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