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讯】记者郭如佳报道:香港都会大学(都大)人文社会科学院公共及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与香港社区组织协会(社协)开展一项研究,显示狭窄的居住环境对儿童的情绪稳定及行为表现造成不利影响,包括家中缺乏游玩空间的儿童,其情绪及行为问题出现率亦分别高出四成及一成;且家中缺乏学习空间学童的中文及数学科成绩获A或B级的比例,远低于有足够空间的学童。研究团队建议政府加强相关支援,例如豁免低收入家庭儿童使用康体设施及参与康乐活动的费用,增加㓥房学童参与课外活动及康乐活动的机会。
研究为期3年,首阶段采用混合方法,以问卷访问了1032名小四至小六学生(包括㓥房及非㓥房住户),并为160名儿童(80名㓥房儿童和80名非㓥房儿童)进行认知能力行为实验,以及与54名儿童进行深度访谈。
结果显示,近四成(39.1%)㓥房学童认为家中缺乏学习空间,19%认为家中噪音严重,42%认为挤迫程度严重。而深度访谈内容反映,部分㓥房儿童学习和活动多在睡床上或餐桌进行,学习物资亦需经常移动或丢弃,活动选择极为有限。
在心理健康与情绪状态方面,认为家中缺乏游玩空间的儿童,其抑郁、焦虑及压力指数,分别较认为有足够空间者分别高出16%、9%及10%;情绪及行为问题出现率亦分别高出40%及10%。而认为家中缺乏学习空间的儿童,其抑郁、焦虑及压力指数,亦分别较其他儿童高出11%、4.5%及4.6%,其整体生活满意度则低15%。
倡豁免康乐活动费用
在学业表现方面,认为家中缺乏学习空间学童的中文及数学科成绩获A或B级的比例(53.7%及54.6%),远低于有足够空间的学童(64.6%);行为实验显示,儿童对空间不足的主观感受,会影响其语言记忆及注意力;但缺乏学习空间的学童在自制力测试中表现反而较佳,反映其可能因环境所迫而发展出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㓥房家庭收入中位数明显较低,家长所提供的学习支援较少,而对使用电子产品的规管较多,但缺乏正面引导,导致亲子摩擦。研究团队建议,政府应深入检视㓥房学童成长需要,如资助清贫学生购买电脑及网络设备、在青少年中心及政府的康体活动中推行收费减免机制,豁免低收入家庭儿童使用康体设施及参与康乐活动的费用,增加㓥房学童参与课外活动及康乐活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