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教育局副局长施俊辉(中)表示,这次数字教育周反应热烈,未来会继续透过不同工作协助各校推动人工智能在学与教的应用。右图:首届“数字教育周”圆满结束,两大旗舰活动促进跨界协作、启发教学创新,为香港数字教育发展迈出重要一步。
为进一步推动本港数字教育发展,教育局日前与香港教育城合办首届数字教育周,透过举行人工智能高峰会,让世界各地的教育界人士分享交流运用人工智能的经验。两项旗舰活动共吸引逾2.4万人次参加,让教育界进一步认识最新教育科技发展的机会,启发应用新兴科技以提升学与教效能。有参与高峰会的老师表示,教学中已开始使用人工智能科技,提升评估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能力。
教育局副局长施俊辉表示,这次数字教育周反应热烈,未来会继续透过不同工作协助各校推动人工智能在学与教的应用。\大公报记者 古倬勳、余风
首届数字教育周由上月30日至本月7日举行,其中“人工智能在语文及不同科目的学与教应用国际高峰会及会后工作坊系列”,让来自全球各地的教育从业员讨论在课堂运用人工智能及辅助工具协助教学,了解如何在各种教育环境有效运用人工智能,以及不同有助提升学习的技术性和数位化工具,吸引逾4500人次参与,发表83篇论文及举行7场教学示范,并有20间科技公司向校长及老师分享其研制的教育科技及数字科技产品。另一旗舰活动“学与教博览2025”则按照各校意见改为暑假7月举行,让更多老师及学生得以参与,活动设置逾600个展位,举办270场不同活动,邀得300多位专家分享AI及教育科技的教学整合经验,吸引逾2万人次参与,创历届新高。
与创科机构签18份合作备忘
参与数字教育周的慈幼英文学校(中学部)黎逸坚老师表示,透过有关活动了解到不同人工智能辅助学习的工具,以及从同行获悉相关经验,期待日后可参与更多相关培训,学习更多知识提升自己。他相信教学最大的目标是为学生准备将来,学生将来或需要拥抱AI,若能让他们早日接触人工智能,甚至适当地使用,会有更高的竞争力。作为教师,他亦会积极自我增值,思考不同教学点子,及如何更好地运用人工智能协助学生学习。
教育局副局长施俊辉表示,首届数字教育周反应热烈,达到成功营造学界氛围,深化专业交流及推动跨界的协作等三个成果,而本届学与教博览邀请200位来自本地及海外的学校管理层等人士参与校长论坛,让香港学界有机会与内地及海外的专业人员就数字教育相关议题作深入交流;其间香港教育城与不同创科机构签署18份合作备忘录,反映其发挥超级联系人及超级增值人的角色。
安排培训 让教师了解AI教学
除了举办数字教育周,教育局于2023/24学年起推行高小增润编程教育课程及初中人工智能课程单元,以推动创科教育;去年起亦推动“‘智’为学理”拨款计划,以初中科学科为试点,优质教育基金会为每所申请学校提供十万元拨款,用于安排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实践结合AI的课堂教学,推动于不同的学习情景中的应用,目前有逾220间资助中学参与计划。施俊辉补充,未来期望将AI的应用推广至不同学科,以及更多学校参与;并会继续开展多项教师培训活动,包括教育局早前带领一批教职员前往大湾区城市,参观腾讯等重点科技企业,让老师亲身了解人工智能在教育上的应用,协助各学校推动数字教育。
施俊辉又表示,首届数字教育周引起学界关注,关心数字教育,会积极考虑将来会否继续举办;未来会继续聆听学校就推行数字教育的反馈,完善相关工作,并重申即使政府财政资源紧张,教育局不会吝啬于投入资源,从不同方向推动数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