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龙城故事❸ /70载龙城茶香浓情不散

2025-07-11 05:01:3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茶庄第三代掌舵人刘伟丰认为龙城重建是好事。

  一泡普洱茶,冲出70年龙城浓情!扎根九龙城逾70年的“源茂兴记茶庄”将于7月31日拉下铁闸。茶庄第三代掌舵人刘伟丰在九龙城的留产所出生、读书、工作,大半生都生活在九龙城。他看着龙城由昔日人来人往的繁盛,到近几年人去楼空的凋零,认为旧区重建是好事:“老人家上落唐楼确实辛苦,社会需要进步。”

  经历三代的茶庄月底结业,在倒数的半个月里,不论坐轮椅的、或是搀扶柺杖的老顾客,都前来茶庄买茶,细味一缕萦绕不散的龙城茶香。\大公报实习记者 余境煌﹑钟洁桦(文) 记者张凯文(图﹑视频)

  吊顶风扇慢悠悠转动,嗡嗡声裹着七十载时光颤动。门楣上“源茂兴记茶庄”六个字爬满岁月斑驳,与店内萦绕的茶香缠绕─那是刘伟丰先生从孩提时代至今便未曾中断的味道。这间茶庄的根,深扎在潮州土壤里。

  “第三代还在喝我们的茶”

  刘伟丰的爷爷早年在潮州卖茶叶,兼做饼与製衣,刘父辗转来港后,1954年在九龙城启茶缘,十几年后因拆楼迁至现址,一驻便是数十年。“装修还是七十年代的样子,地面铺设水磨石,只略修葺过没多大改动,连茶包的包装都是七十年不变!”

  茶的故事,总与人紧密相连。源茂兴记结业的消息传出,不少老顾客专程回来道别。刘伟丰难忘一位93岁的老顾客,拄着枴杖最后一次走进茶庄时,向他诉说与茶庄的深厚情谊。原来这位93岁的老顾客,自8岁起便光顾他家的茶叶,在潮州时便是爷爷的顾客,一直到22岁来到香港后,这名熟客特意走进九龙城,继续光顾,至今已有85年。而最令他动容的,是早前一位从加拿大返港,坐轮椅的老伯,看到店内70年前送货用的铁桶时,当场落泪。刘伟丰自豪地说:“很多客人都是两代人光顾,现在第三代还在喝我们的茶。”

  沉浸的记忆,还有与邻近店舖分享荔枝的欢乐点滴;每当店里有事,左右商户都会主动帮忙。他清楚忆述三十多年前店舖对面的大厦发生火警时,街坊自发移开阻路车辆,让消防车顺利救援的场景:“九龙城街坊齐心,真是好特别。”说时刘的眼神低垂,流露的既是回忆,也是不捨。

  连锁店取代小店 带走岁月痕迹

  虽有不捨,但他赞成龙城重建:“旧区重建是好事,老人家住唐楼上落确实辛苦,社区需要进步。”他作为见证九龙城变迁的老街坊,娓娓道来社区面貌随时光流动转变。他指曾经满街潮州口音的街市,如今充斥着泰文招牌;昔日熟悉的杂货舖、茶庄,他日会逐渐被连锁店取代。这种转变,让他感到熟悉的龙城人情味正在消失。“后生仔而家讲九龙城,只懂识泰国菜及‘小曼谷’,谁会记起这里曾经是潮州人的天下?”

  刘家茶庄建立的“老字号”,第四代不愿承接,亦无奈地画上句号。他苦笑着摇头:“子女全部有正职工作稳定发展,不用接手这门需要时间沉淀的手艺。”7月31日,源茂兴记茶庄的铁闸将永远拉下。刘伟丰计划将部分茶具捐给民间收藏组织,其余或转卖或送人,“先休息几个月再算啦。”刘说。

  夕阳透过铁闸照进店内,那些承载着七十年记忆的岁月痕迹──发黄的照片、生锈的茶铲、写满茶名的牌子。七十年,三代人,一叶茶。岁月沉淀下的人与人之间的羁绊,都将被封箱带走。刘伟丰转身离开时,摸了摸伏在门边一对胖花猫的头,这对“镇店之宝”也要告别龙城,跟着他去新家了。

点击排行